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開海》
第(2/3)頁
嘣!
運載使者的船只再次于英吉利海峽被六甲艦擊沉。
拖著拖著,就拖到了十二月,這一次,他們的使者終于登上法國人的土地,并經由陸路取道荷蘭。
說起來挺氣人,正常情況下的戰爭,也不會影響情報人員的往來,畢竟海戰的水手擊沉或俘獲船艦,俘虜大多會在索要贖金后放掉。
可大明的水手不這樣干,他們受人之托。
來自大明亞洲,現居艾蘭的正經商人白老虎專程寫信向應明、韓金環等大明將軍收購俘虜去艾蘭當礦工。
這是個挺有意思的事,艾蘭的百姓經歷上百年戰亂,成年男子不愿專事生產,即使都柏林的戰役已經打完,他們仍然試圖向貴族、國王請命入英格蘭支援應明將軍在普利的戰爭。
他們想獲得移民資格,離開荒蕪貧瘠的艾蘭,定居海峽相隔的英格蘭。
而作為最上層的艾蘭王朱曉恩,則在攻取都柏林后喪失進取之心,全力經營艾蘭,自然也樂得將好勇斗狠的士兵發往英格蘭,削弱艾蘭貴族的力量。
上下結合,半年內超過五千戶艾蘭軍兵移民普利,官府在邊境為每戶授田五十畝,意在教他們軍戶無后顧之憂、余丁有口腹之糧,讓他們結村自保,減輕明軍負擔。
但愿望總是好的,現實則往往與愿望不同。
這些原本貧苦的艾蘭武士在長久的戰斗中得到大量賞賜,有兵器、有鎧甲、有戰馬、懂漢話,授予的田地又被安置在離英格蘭貴族封地較為接近的地方,與來自大明的少數客家人混居,具備成為一支軍隊的全部條件。
普利西面的邊境控制線上,因為狩獵、水源、不同的律法、不通的習俗,他們很快與英格蘭貴族產生矛盾,零散的軍兵很快團結起來,各自多則上千、少則數百,推明人為首領,向官府奏報邊境矛盾,請求越境擊賊。
普利這個隸屬大明的縣,行政能力是殘缺不全的,因為沒有正經的民政官。
他們只有雷電法王、降瘟天王、爆破之主曹道長。
曹道長懂得個屁的民政,整天和北洋鼻子翹到天靈蓋上的大兵混在一起,聽說邊境上因為一頭野豬有百姓被人用長弓射死,他不把精煉砒霜發給邊境百姓指揮他們越境投毒就已經非常克制了。
事實上他差點發,被魏四爺勸住了,將軍應明率軍在東面邊境與英格蘭人對峙,魏四不想讓西邊這些早前投降的貴族再給應將軍找麻煩,便自告奮勇的去了德文郡西部邊境。
其實這事根本用不著他插手,百姓已推九名首領組成堂口,各有軍兵數百,只等著官府一聲令下就越境擊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