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開海》
第(2/3)頁
“因此也許他們不夠忠誠,但少個敵人從比多個敵人好。”
在林登的認識里,明軍每個人都吃得很好,就連由降兵組成的普利營口糧也比倫敦的軍隊吃得好。
除非他們沒有任何長遠打算,否則明軍一定軍餉軍糧非常充足。
那肯定是充足的。
普州的軍餉,就沒有需要應明負責的人。
東洋旗軍的軍餉自然由東洋軍府負責,在他們遠征艾蘭的前半年,軍餉在東洋軍府計數,而后干脆在本地以部分戰利支付。
艾蘭軍的軍餉由艾蘭王支付;牧野營的軍餉早在招募之時就被李禹西付了半年的,如今盡管名義上由普州負責,但實際上還是李禹西花錢。
普州的軍餉,基本上隨著戰爭進入良性循環,由應明征戰,沒收貴族、修道院、富商的財產與地產,一應金銀器皿、裝飾貨物或者任何對應明來說值錢又用不到的東西,統統交給李禹西。
普利縣作為牧野去往歐洲的中轉站,如今已經被李禹西利用上了,他的煙草船隊在戰爭其間依然在運作。
只不過因為還要運載糧草的緣故,每艘船三百箱煙草的運力降低為每船一百二十箱。
他們的航線沒變,依然是牧野啟程向東北航行至歐洲北部南下抵大明港,每船扣除所有成本后的利潤由一萬九千兩降為七千六百兩。
但實際上李禹西也沒少賺,因為他的船在普利卸掉糧草后并不空船,而是把應明與普州用不上的戰利品裝滿船艦。
這些藝術品、古董、寶物會在西班牙大明港的李旦接受其雇傭專業匠人的鑒定,做出定價,而后經由多種渠道或打包賣出、或進行拍賣,以及將其中珍貴的東西送回東洋軍府,由陳沐運回國內。
一個完整的戰爭附屬品傾銷產業鏈。
正因有利可圖,才讓看起來花了最多的錢像天下第一號冤大頭的李禹西對這場戰爭最為支持。
甚至于煙草大亨生怕士兵在陌生異域挨餓受凍,幾乎要什么送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