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開海》
第(2/3)頁
而不打算退役但準備回亞州繼續服役的旗軍,同樣在亞州有極強的競爭力,他們有遠超常人的社會地位。
哪怕這個人在長達三年的海外服役期間無絲毫斬獲、寸功未立、無其他收入,僅憑其長時間訓練,都吃喝不愁且每月有超過四千通寶的軍餉。
事實上整個東洋軍府很難找到寸功未立的一期旗軍。
一期旗軍如今在東洋軍府下轄一州兩洋三港中僅有不足一千,大部分人在歷次擴編、轉地方衛戍部隊的過程中成為小旗、總旗乃至百戶,也有人因傷殘提前退役,在應明麾下的更是少之又少。
艾蘭與英格蘭兩島活動的一期旗軍只有七十多人,劉志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身份還是個旗軍,不過這是因為他是火軍,普州明軍并沒有火軍的升遷路線,因此他只是從作戰序列中摘出來,安置于應明的參將中軍。
實際上應明參將部這十二名火軍、兩名軍醫各個在軍籍簿上都至少有六個功字。
一個功字是五個首級或同等的功勞。
比如劉志,他的軍籍簿上有十二個功字,其中四個是因此在艾蘭北方的一次戰役中憑借懂當地言語,發動百姓為被追擊的復國軍兩個百戶部趕制、運送三日干糧,使部隊不歇腳完成三百四十里行軍,引誘叛亂貴族三千主力軍進入伏擊地帶。
他們有功勛在身,等戰事結束想留下的必然會得到升遷,不想留下的也能依照賞格領了銀子坐船回家當個富翁。
單獨有些人標新立異,既不打算回大明本土,也不打算回東洋亞州,想留在普州繼續服役,那么在當地娶妻就成了問題。
所以劉志才試著了解一下俘虜的情況,畢竟這些女子在英格蘭的大環境下,相對來說看起來更干凈,看著順眼,屬于能接受的那種。
至于許多鄉下的農婦,真的是屬于不能接受的那種。
正常的明朝農婦會刷牙、會清潔身體、會洗手洗臉,甚至在城里謀生的家庭,女子還會化上些妝容。
這兒都省啦,有些人會有限地洗洗,但更多人不會。
明軍行走過許多地方,通常在別的地方行軍時他們會住在村子里,睡在百姓家里,但在愛爾蘭和英格蘭,只要沒下雨,他們往往會睡在院子或村子中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