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來路-《開海》
第(1/3)頁
應明有點懷疑楊策的來路。
他認識楊策,也對這個海盜頭子有過些許了解,從南洋跟著林阿鳳一路殺到非洲,是大明碩果僅存的海盜。
想當年自陳沐出海,從曾三老開始,驚濤駭浪中嘯聚一時焚城毀國的海盜死的死、藏的藏、收編的收編,只有林阿鳳這一支先降后叛,出海后再度受萬歷皇帝冊封。
實際上等林阿鳳受封大明漢國閩王時,天下百姓對海寇已經沒那么恨了,恰恰相反,認為這是保住了中華海盜香火的獨苗苗。
因為真的只剩他們了,開海禁,是朝廷從根源上掘了海盜的祖墳,風水一變,對大海有所寄望的百姓都去當正經海商,誰還會去刀口舔血地做海盜呢?
那終究是一個沒有上升空間的無奈之選。
能靠科舉走仕途,哪個讀書人讓豬油蒙了心愿意去給山大王當狗頭軍師?
在這個時代,尋常百姓能進講武堂的進講武堂、進不得講武堂的進北洋練兵場,殊途同歸到頭來都是做軍官。
不是尋常百姓的就考科舉,當了文官也是最光宗耀祖的事,大明的文武官是全天下最光耀的職業,現如今他們出了海,管你什么大王還是爵爺,不給咱這小百戶跪好了就跟你沒完。
就像那陳九經受封法蘭西白山公爵,瓦盧瓦王室想讓他在冊封儀式跪一個,到最后都沒談妥,小九爺就咬死一個要求,想讓我跪,黃金五萬兩墊膝蓋。
在他的想法里,再為朝廷創匯四十萬兩銀子,他跪一下也無妨。
最后實在談不妥,他又反手拋出去個減免,要是實在缺錢,咱大明白山總兵官也不做那惡人,你哼老三在冊封儀式上給我跪一個,我大軍后撤四十里不找你要錢,免你五萬兩黃金。
反正在白山城的白山館里,來自大明的小宦官監軍的是這么記錄的:服蘭喜王黑三兒召群臣議之,以為不妥。
這種事吧,一國之君別說把它當成正事去議,就是看一眼都已經輸了。
回到應明身上,他同楊策議軍事,整個過程都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那感覺不像應明同部下議事,反倒像和在廣東講武堂進修過的幾員林來大戰功臣議事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