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開海》
第(2/3)頁
說它存在吧,沒人去找的時候那衙門什么正事都不干。
結果就只能讓應明這個半吊子以一種管理部隊的方法來管百姓,向各地派遣旗軍帶海盜去丈量土地,丈量完了就分配給旗軍管理。
沒別的要求,今年得把地里的糧種出來,種不出糧就種別的東西,需要啥就找倫敦要。
應明沒進倫敦時,倫敦有不下十萬百姓,他進倫敦后倫敦依然有十萬百姓,而現在?
現在倫敦恐怕三萬百姓都沒有,百姓都被他遷出來了。
在他樸素的觀念里,倫敦這種城市化是逆歷史潮流的,城里養這么多無用之人做什么?除了工匠,都去鄉下種地去。
這么干除了緩解城內糧食緊張,還有個目的是削弱守軍的力量,數萬人被編出姓氏、制出戶籍,分派各地,他們在守軍里當兵的父親、兒子、兄弟只要倒戈,立刻就能通過官軍尋找到家人。
英格蘭有國家意識,但并沒有民族自豪感,在英西大海戰發生前,他們確實沒啥值得驕傲的事。
德雷克偷了、搶了西班牙一條珍寶船大概是最值得驕傲的事了。
守軍愿意固守孤城,最大的原因是他們清楚一個道理,想保護家族家人,就必須和其他守軍站在一起。
現在家人都去鄉下種地,立即讓守軍士氣為之一泄。
更讓人泄氣的其實是出現在戰場上的西班牙人。
查爾斯男爵固守了倆禮拜都沒發現敵人已經變了,他一直以為圍困倫敦塔的敵人是應明及其麾下的明軍。
因而守軍很長時間用的戰略都是把城內的街道在適當阻擊后便讓給明軍,盡量用一條條街道來進一步稀釋應明的兵力,以期用更多兵力來徹底消滅應明麾下一支或幾支精銳小隊。
并因這一策劃而沾沾自喜著。
士兵在戰斗中可以投降,身處絕境即使投降查爾斯男爵也不怪他們,等他們到明軍那邊,明軍肯定對他們不好、欺負他們的女人,等打仗的時候再給明軍倒戈一擊就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