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開海》
第(1/3)頁
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的皇宮里,速檀老太后努爾巴努非常發愁。
大明西洋軍府的將官戚繼美已經在伊斯坦布爾城寓居近年,速檀太后能感受到,大明人的耐性越來越低了。
不為別的事,還是那件——要一支明軍穿越奧斯曼國土,去往東北接應來自那邊的明軍。
這事對奧斯曼來說很難答應,不是他們不夠信任大明人,這真不是信任就能解決的事。
奧斯曼并不像大明,各省、各縣皆為皇帝直轄,奧斯曼的邊境上都是有獨立軍事、行政、人事權的蘇丹國,何況還有一堆有軍事權的總督帕夏,這都是封建君主必然忌憚的實權疆臣。
要讓明軍向東北運輸糧草,就得讓明軍進入錫諾普港,乘船經黑海進入高加索地區。
這事說的簡單,但首先他們要先和高加索地區的沙俄人打一仗,拿下登陸地才行;拿下登陸地后,還要幫助守城,以保證明軍得到糧草接應。
辦完這一切,誰能保證明軍不會乘船而下圍攻伊斯坦布爾?
何況如果這事本身就是假的呢?明軍只是借此言語調動奧斯曼兵力北上,以至南方空虛,使西洋軍府趁虛而入?
西洋軍府的兵力,已經成為阿拉伯海域最令人忌憚的軍事力量,幾乎完全掌控海權。
他們有這片海域最多的商船、也有最多的戰船,甚至還控制著最多的海盜。
一艘商船沒有西洋軍府的傳旗、沒有他們的船引,想出海做生意就是癡人說夢。
最為關鍵的是沒人相信西洋大臣殷正茂的說辭。
努爾巴努太后速檀試著派人刺探西洋軍府情報的工作已經維持近三年了,對他們究竟有多少兵力依然不夠了解。
間諜們帶回的初步情報幾乎毫無利用價值,而當伊斯坦布爾的宮廷匯總各地情報、傳聞等消息最終拿出的數據卻令人感到害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