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開海》
第(2/3)頁
“設立海外軍府,是為競爭,也為謀利,其實讓大帥自己說,他會說就是為了個餅子。”
“噢?”
李贄前面聽著緩緩點頭,這些關于陳沐的事,他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但總的來說其實到東洋來,就是沖著陳沐來的。
不過他確實不知道關于餅子的故事,問道:“陳帥出海,是為了餅子?”
金餅子?
面對李贄的滿面不解,馬車里的趙士楨閉上眼睛陷入追憶,不知不覺,那已經是很遙遠的故事了。
“那時先帝在位,趙某還是太學生,說是游學京中,其實也不過是為謀個出路,靠給人題字、編寫報紙賺些銀錢,生計艱難,年輕,什么都有,就是沒錢。”
趙士楨這話,讓李贄深以為然,他也慘得很,而且不像趙士楨,他是整個前半生都慘得很。
李贄出身家里窮,父親是教書先生,二十六歲那年整個家族湊了些錢,才讓他有了考舉人的盤纏,考上舉人卻再沒錢進京趕考,家里也急需他的收入養家糊口,只能去參加工作。
他這個官,是靠親族資助,才有財力考上的。
受了別人的好處,自然要履行義務,否則就是忘本……要以微末之職的俸祿與手上那點微小權力,擔負起整個家族的生活與光耀。
干了幾年教諭、升任國子監博士,沒幾年趕上父親過世回鄉丁憂,回家沒來得及守孝,就趕上了倭寇圍城,率領宗族投入守衛泉州的戰斗。
守孝三年再去北京,沒過多久祖父又去世,他的俸祿微薄,奔喪又斷了收入來源,只好把家搬到曾經當老師的河南,給妻子買了幾畝田,讓她帶著女兒過日子,自己請假回原籍泉州奔喪。
他離開輝縣那三年,正趕上輝縣旱災,幾畝地只能收上來幾斛糧食,兩個女兒因為病餓相繼死去。
如果不是李贄的朋友鄧石陽接濟二兩銀子,并跟好友們寫信募到點錢,李贄的妻子都熬不過去。
這樣窮困的歲月一直到他當了姚安知府,有了各種常例與灰色收入,這才終于讓生活的環境好了一點。
可也僅僅是一點,當年家族傾囊相助,為的就是今日,族人紛沓而來,討錢討物,令他糾葛兩難,最終只能鬧個不歡而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