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啟發-《開海》
第(1/3)頁
曼徹斯特的男人被人從屋子里推出來,每個人心頭都有不好的預感。
當幾個試圖反抗的人被射翻再地,人們帶著手無寸鐵的恐懼被士兵推搡著向城內的教堂廣場集結。
在路上,他們有些人被士兵帶著去滅火;有些人則被士兵帶著救人。
人群被有序地管理且疏散開,確保同一時間,教堂大門前的廣場上只有二三百人。
廣場周圍持火槍、腰刀與長矛的士兵旌旗陣陣,那些經歷廝殺后的陰暗面孔讓人感到發自內心的恐懼。
每個人都在心底擔憂著,這些士兵會不會突然把他們殺死。
五十多萬億個細胞組合在一起,有些成為大腦、有些成為心臟、還有些手和腳、皮膚與骨組織,當它們是一個整體、各司其職,就能構成更加偉大的人。
但同樣五十多萬億個細胞不是整體,只是一坨無意識的肉塊,什么都做不了。
漫長的等待讓人群變得騷亂,他們對今后的際遇感到擔憂與害怕——發生在曼徹斯特的這一切太反常了。
這是個什么時代的什么地方?
但丁的《神曲》希望推動道德治國作為基本原則、馬丁路德《九十五條綱領》以學術辯論為出發點駁斥教廷的錯誤……人們都希望關注的視野回到人的本身,但這只是回到統治者身上,哪里有百姓的事。
在這個瘟疫流行、氣候轉冷、糧食歉收、戰亂頻發的時代,掠奪就好比部隊獲勝后的慶功宴,是常態。
不要說國家組織形態更為低級、更加窮困的歐羅巴海外島夷,就是在大明和西班牙,這兩個富有、強大的國家,經常欠餉的部隊,士兵依然會把掠奪視為正常。
人類素來殘忍,殘忍在于對待世間萬物,也在于對待人類自己。
人類仁慈,只因為仁慈對人有益。
更嚴謹的組織、更嚴格的軍法有助于部隊有更高的戰斗力,能以更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但想得到這樣的結果,需要給士兵更高的待遇。
如果放棄掠奪,就只能擁有更高級的掠奪形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