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開海》
第(1/3)頁
這個時代海戰的勝負并不像陸戰那樣能立即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海戰的背后是兩個國家在經濟、戰略上的持久對抗。
勒班陀海戰之后,奧斯曼仍不損元氣,就是因為它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僅一年之后,一支嶄新的艦隊就能加入軍隊。
但對尼德蘭這樣被三面封鎖的新生小國來說,只需要一次成功的海上劫掠,就足夠元氣大傷。
北海上漢荷艦隊初次交鋒之后的幾天,雙反又各有分散的船艦在海上相遇、廝殺,讓楊策損失了三條小船。
不過最大的收獲已經被楊策得到了,他的飛鯊船隊截獲了四艘滿載橡木的商船。
這對楊策來說已經足夠了,他的飛將軍承受不起另一場海戰。
楊策已經見識過阿姆斯特丹的岸防工事,因此帶著繳獲的貨船與戰場上撿來的無主戰船,近三十條戰艦商船浩浩蕩蕩地向南駛去。
他的目標是海牙,一個沒有城墻的小鎮。
盡管在海戰中被圍攻,飛將軍號死了不少人,換了新的船帆后依然滿目瘡痍,不過首領楊策的心情不錯。
他的腦袋纏著白帆布,左臂也用帆布掛在脖子上,模樣是狼狽了些,但面容尤其意氣風發,指著前方對暫時接替他指揮艦隊的楊繼忠道:“雖然飛將軍蒙受此難,但尼德蘭人已經把修補戰艦的材料賠給我了,現在只差去搶個港口修船。”
“你說伯爵墳,真沒城墻?”
“西班牙人是這么說的。”楊繼忠點頭道:“他們說伯爵墳是荷蘭人的都城,不過規模一直很小,直至近些年才拿到建立城市的許可。”
他們說的城市是海牙,一座規模極小的城鎮,卻又在荷蘭有很高的行政地位。
“他們湊了錢,卻又不愿修建城墻,反而拿這錢修了座衙門,所以西班牙人一直想攻破那,應該會很輕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