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開海》
第(2/3)頁
他們一路西行沿途收攏搶掠的牲畜不知多少,萬歲軍與浙軍將士又是吃肉吃慣了的,不懂也不想懂草原上的生存方式。
明軍吃,從征軍也跟著吃。
但多少牛羊架得住他們成天這樣吃啊?
發現事情不對,需要可持續發展,從征游牧兵里就會斷斷續續被撥出人分封牧地,一旦牧地分封了,生存方式就改變了。
一個牧戶養多少牛羊是有數的,今天吃了的羊明天不會再活過來,它只有活著,才能沒完沒了長毛、產奶。
為了讓它們活著,牧民心力交瘁,防狼、防雪、防熊。
還得防著餓急眼翻越羊圈的游牧兵。
誰都愿意當戰兵不想當牧民,戰兵不愁吃穿。
戚繼光不想打了,就得跟羅剎國談判,他在圖卡城和別利斯基談判,結果派去的韃靼信使被殺了,沒辦法,大軍向西進攻二百里,到了下卡姆城。
繼續談判,別利斯基又率軍跑了,信使沒跟上。
又向西攻打二百里,這就到了伏爾加河畔的喀山。
到喀山,眼看秋季來臨冬天馬上就到,戚繼光認為這是個談判的好契機,繼續派人向西談判,再往西就是下諾夫哥羅德了。
這會兒明軍的進軍次序已經變了,他們能感覺到離羅剎國都城越來越近,除金國車臣汗一部從攻,主力已經換上浙軍三營,萬歲軍在后面一手彈壓部隊、一手派人聯系南方奧斯曼。
不過董一元的任務難度非常大,他的斥候去了克里木汗國,派出去二百多個好手,最終能活著安全抵達克里木汗國不到五十人,通過克里木汗國抵達奧斯曼的,更是少之又少。
至少在今年,沒指望拿到奧斯曼的糧草援助,倒是對東方明軍到來早有準備的克里木大汗格萊二世毫不猶豫地派部隊北上,被明軍籌措糧餉,并派遣使節劃定邊境、向大明皇帝朝貢等諸般事宜。
人在喀山的戚繼光對克里木汗國的動作有點難以理解,安排麾下大將炒花移師西南,防備克里木汗國進軍的方向。
戚繼光沒辦法理解,既然是要給明軍運糧,為何要派遣軍隊西進,而且空著手什么糧草都不運。
后來幾個月使者往來通信,讓戚繼光逐漸對格老二的意圖有了把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