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剛蒙蒙亮,蘇瑤就扛著鋤頭往水稻田走。秧苗再有三天就能插秧,田里得先放滿水,泡軟土層,這樣秧苗栽下去才能扎根。可剛走到田埂邊,她就愣住了 ——昨天傍晚放的水,今天居然少了一半,田底的土都露出來一塊,裂縫里還在往外滲水,“滋滋”的聲音在清晨的安靜里格外明顯。 “咋回事?水咋少這么多?”蘇瑤跳進田里,踩在濕泥里,冰涼的水沒過腳踝。她蹲下來,扒開田底的濕土,下面有個拳頭大的洞,水正從洞里往外流,順著洞往下摸,還能感覺到水流的勁兒。 “蘇瑤!咋了?”老周扛著水桶路過,看見她蹲在田里,趕緊跑過來。 等看清田底的洞,老周的臉一下子沉了:“這是水田漏了!肯定是去年冬天凍的,土凍裂了沒補上,現在一放水就漏。” 二柱子也來了,手里還拿著插秧用的秧苗繩,看見田里的情況,急得直跺腳:“這可咋整?還有三天就插秧了,水漏成這樣,秧苗栽下去也活不了!” 村民們聽到動靜,都圍了過來。張嬸蹲在田埂上,看著漏水的洞,皺著眉說:“我娘家那邊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得請人來補,用水泥把洞堵上,不然漏得更厲害。” “請人補?得多少錢?”蘇瑤抬頭問。 “上次我娘家補這么大的洞,花了二十塊錢,還得管飯。” 張嬸的聲音越來越小。 二十塊錢?蘇瑤心里一沉。村里互助基金只剩二十三塊三,剛夠買袋水稻專用肥,要是請人補洞,肥料錢就沒了,秧苗插下去沒肥料,照樣長不好。 “要不咱自己補?”二柱子撓著后腦勺,“用泥巴把洞堵上,再踩實點,說不定能堵住。” “不行!”老周搖頭,“普通泥巴堵不住,水一泡就散了,得用黏土,黏性大,還得摻點東西,不然還是漏。” “黏土!后山就有!”蘇瑤突然想起后山的坡上有片黏土,上次蓋烘干房的時候用過,黏性特別大。她站起來,拍掉手上的泥:“老周,你帶幾個人去后山挖黏土,越多越好!二柱子,你去家里拿點稻草,剪成碎末!張嬸,你幫著挑泉水,要挑剛從泉眼接的,別摻別的水!” “拿稻草干啥?”二柱子一邊往家跑,一邊問。 “稻草能增加黏土的韌性,不容易裂!”蘇瑤喊著,已經開始清理田底的洞,把洞里的碎土扒出來,讓洞變得更規整,這樣黏土才能填實。 老周帶著幾個村民往后山跑,二柱子很快就抱來了一堆稻草,用剪刀剪成碎末,堆在田埂上。張嬸挑著兩桶泉水回來,桶沿還在往下滴水,濺得田埂上全是濕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