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珩帶來的精銳都是見過大場面的,倒是沒有太過激動,新募的郡兵哪里見過真正的戰場,看到徐晃和陳叔至的勇猛,羌人的敗退,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嗷嗷叫! 徐晃和陳叔至看向平靜的站在城墻邊遠眺的劉珩…… 劉珩抬起手:“傳令下去!救治傷員,撲滅余火,清理戰場!陣亡將士,厚加撫恤!” “諾!!!”回應聲山呼海嘯。 “叔至,” “末將在!” “逆賊楊家,盜空官倉,事發后不思悔改,反而勾結羌人寇關,行謀反之事!現命你將獄中楊家滿門押解城頭,不論男女老幼,殺!人頭懸在城門示眾,同時貼出布告:凡左馮翊治下,敢勾結異族者,滿門抄斬!” 陳叔至一愣,隨即拱手領命而去。 劉珩扭頭看著經過一場大戰后有些亢奮的士卒,咧嘴笑了笑,隨后目光越過狼藉的戰場投向遠方,不知在想著什么…… “公明。” “末將在!”徐晃一臉嚴肅,正色道。 “公明啊,你不必這般拘謹,是不是也覺得我有些心狠手辣?動輒殺人滿門?” 徐晃聞言,不加思索地回道:“侯爺,《左傳》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羌人歷來奸猾,末將向來認為撫之無用,主張以雷霆手段剿之!而今一個楊茂便能勾結羌人來犯,說明高陵城甚至整個左馮翊,有不少豪右都與羌人有染,此乃大患。而侯爺初到左馮翊,自當以重典警示治下,晃以為,侯爺此舉,并無不妥!” “說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劉珩反復念叨著這句話…… 片刻后,似想起什么,扭頭問道:“公明是河東人氏?” “正是,末將乃河東楊縣人!” 劉珩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那你認識關羽關云長嗎?他也是河東人氏……嗯……解城人氏。” 徐晃聞言,一臉疑惑:“末將不曾認識此人,不知主公所言關羽是?” “曾聽一位河東故友贊此人弓馬嫻熟,有萬夫不當之勇,公明亦是河東豪杰,故有此問。” 劉珩并未在意景伯疑惑的目光,臉不紅心不跳地編出一個河東故友,總不能說自己從書里看的吧。 隨即心中不免有些遺憾,不認識啊!看來史書中記載的關羽徐晃二人“因同鄉之誼,宿相愛”,八成是關羽在曹營時才有的事,兩人聊天時發現是同鄉,然后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雖然知道關二爺如今已經和劉皇叔穿一條褲子睡一張床了,但劉珩心里還是有點小期待,畢竟能和二爺扯上些關系也是一件極好的事。 萬一以后刀兵相見,被二爺逼上絕路了,如果徐晃和關羽是舊識,關系還不錯。 憑二爺那講義氣的性子,指不定還能留下“關云長某地義釋劉伯玉”的美談呢…… “羌人雖退,但左馮翊還有似楊家這般豪右,大多手握部曲為禍一方。” 劉珩收回思緒,轉過身看著徐晃剛毅的臉龐:“從洛陽帶來的部曲,是根骨,以此為本,給我練出一支能戰、敢戰之郡兵!” 他頓了頓:“這練兵之事,我是外行,便全權托付給你和叔至。兵源,可自流民中招募,亦可自清白良家子中征發。但有一條,” 他豎起一根手指:“寧缺毋濫!八月都試,我要親閱其能!練不出樣子,我便問責于你二人!” “諾!”徐晃轟然應諾。 劉珩點點頭,不再多言,轉身踢踏著步子走下城墻,景伯緊緊跟在身后。 接下來的日子,高陵城西郊的校場,成了整片平原上最喧囂的地方。 就在這練兵聲日復一日回蕩之際,左馮翊治下各縣的官吏們,或惶惑不安,或心懷鬼胎,陸陸續續抵達了高陵城,每個人入城時,都看到了城頭人掛著的一排人頭,男女老幼皆有…… 新任的左馮翊劉珩,甫一上任便是雷霆手段,血洗楊家、開倉放糧、緝拿屬官、擊退羌人,而后將楊家滿門抄斬,這般殺伐決斷壓根不像個十七歲的少年郎! 這位頂著漢室宗親光環,驟然崛起的年輕侯爺,究竟是何等樣人?是兇戾嗜殺,還是心懷叵測?每個人心中都揣著一面鼓,七上八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