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然而,“從長計議”這四個字,落在此時此地,落在心神劇震的張濟和那些充滿迷茫、掙扎的西涼將校耳中,卻無異于一聲驚雷! 這已經不是模棱兩可的旁觀建議了,而是賈詡這位深得張濟倚重的謀士,在劉珩那石破天驚的三問之后,第一次明確地、公開地表達了立場——陽武侯的話是對的,我們不能再死守了,必須另尋出路! 張濟的臉色由煞白轉為一種復雜的鐵青,他死死盯著賈詡,眼神中充滿了驚疑、憤怒,還有一絲被說中心事后的狼狽。 “文和……你……” 張濟喉頭滾動,聲音有些干澀沙啞,一時間竟不知如何回應。 他環視堂下,那些跟隨他多年的部將們,此刻眼神躲閃,甚至有人微微點頭,顯然已被劉珩點破了心中最大的憂慮——家眷!潼關!董卓的棄子! 就在這微妙而緊張的時刻,一個粗豪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和質疑,陡然響起:“賈都尉此言何意?!” 只見張濟身后一名身材魁梧、長相俊朗的年輕將領猛地跨出一步,正是張濟的侄子張繡! 他年輕氣盛,對董卓雖未必有多少忠心,但此刻被劉珩這“外人”在自家地盤上如此咄咄逼人地質問,又被賈詡“倒戈”的暗示刺激,只覺得一股屈辱直沖腦門。 他怒視著賈詡,又猛地轉向劉珩厲聲道:“叔父!休聽此人妖言惑眾!他孤身入關,分明是欺我關內無人!什么家眷,什么潼關,不過是危言聳聽,亂我軍心!待侄兒先擒下此獠,再做定奪……” “放肆!” 張濟猛地一聲暴喝,打斷了張繡的話。他額角青筋跳動,眼神復雜地看了一眼侄子,又掠過那些神色各異的部將,最后落在氣定神閑的劉珩和垂手肅立、卻散發著無形壓力的典韋身上。 他知道,張繡這一鬧,反而徹底暴露了軍心的不穩!若再任由其發作,局面將不可收拾! “退下!” 張濟對著張繡厲聲喝道,語氣不容置疑。張繡被吼得一怔,看著叔父的嚴厲眼神,不甘和憤怒瞬間被壓了下去,只能憤憤地一跺腳,退后一步,但一雙眼睛依舊死死瞪著劉珩。 成了! 劉珩見此情形,就知道自己又賭對了,暗戳戳地夸獎了自己的英明神武,又在心里對賈詡的助攻表示了感謝。 就沖著張濟此時的表現,劉珩知道自己又要完成三國新成就了。 張濟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翻騰的心緒,目光再次投向劉珩,聲音似有些疲憊,帶著一種無力感:“陽武侯……好一張利口!好深的心機!這三問,問得本將軍……啞口無言。” 他承認了,在劉珩那洞穿人心的三問面前,他所有的理由和借口都顯得蒼白無力。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銳利起來,帶著最后的試探:“然,空口無憑!陽武侯言潼關已在你掌握之中,深溝高壘,兵精糧足……如何證明?據我所知,如今陽武侯雖已掌控三輔,然守潼關之兵馬恐不逾萬人。董太師絕非牛輔,西涼軍亦不止五千,一旦潼關被董太師一鼓而破,那本將軍今日若降,豈非自尋死路?屆時,不僅本將軍難逃清算,這數萬將士及其家眷,更是萬劫不復!” 張濟終于問出了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劉珩的底牌,潼關,是否真如他所言那般牢不可破?這關系到數萬人的身家性命! 面對張濟的質問和堂內所有西涼將校聚焦而來的、充滿疑慮的目光,劉珩臉上的微笑并未消失,反而更添了幾分自信。 他沒有絲毫被逼問的窘迫,反而從容地向前踱了一步,目光掃過眾人,最后落在張濟臉上。 “張將軍問得好!要證潼關之固,何須妄言?” 劉珩的聲音清朗,帶著一種掌控全局的從容:“將軍可知,董卓為何急召皇甫嵩將軍回京?” 張濟一怔,皇甫嵩?這位屯兵右扶風的宿將?董卓召他回京,明眼人都知道是借皇帝之名奪其兵權,明升暗降。 劉珩沒有停頓,繼續道:“董卓忌憚皇甫將軍坐鎮右扶風,兵精糧足,又深得軍民之心,恐其響應關東,東西夾擊,故行此釜底抽薪之計。然,董卓千算萬算,卻算漏了一點!” 他刻意頓了頓,目光如炬,直視張濟驚疑不定的雙眼:“皇甫義真將軍,世代忠良,豈會與董卓這等國賊同流合污?在荀彧、蓋順二位先生及皇甫將軍長史梁衍的力陳大義之下,皇甫將軍早已幡然醒悟,深明董卓倒行逆施,覆亡在即!” 此言一出,張濟臉色大變!皇甫嵩……竟然反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