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帶著法正、張飛和趙云快速從南城門離開,一路疾馳,直到漢水北岸才停下來。 劉備在漢水北岸觀察了一下周圍的環境,讓張飛去尋找船只,先把法正送過去,然后他要留在這里收攏潰兵。 如果不想辦法收攏潰兵,那劉備也就不用打了,直接退回成都就好了。 畢竟他帶出來的十萬軍隊,幾乎已經是他全部的家底了,如果全都折損在這里,他也就沒有未來可言了。 法正卻有不同意見了。 “主公不可親身犯險,只要留一員上將在漢水北岸收攏潰兵即可,否則那陸川若是帶兵追過來,主公可就難以脫身了。” “對啊,主公,讓我留下來收攏潰兵就可以了,你和法正先生渡河吧!” 趙云主動請纓,想要承擔收攏潰兵的任務。 劉備卻搖頭道:“不可,收攏潰兵這件事,必須我親自在這里才可以!” 劉備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知道那些士兵之所以愿意跟著他,就是因為他有仁義之名。 如果他不在這里等著潰兵聚攏過來,反而先一步渡過漢水,等那些潰兵來到漢水河邊的時候會怎么想? 素有仁義之名的劉備,竟然丟棄他們逃跑了? 哪怕劉備沒想著逃跑,但他的舉動落在下面那些士兵眼里,跟逃跑也沒什么區別了。 當初劉備從新野撤退的時候都能帶上大量平民一起撤退,甚至親自帶領軍隊阻擋曹操的追兵,為追隨他的平民爭取一條生路! 如今他只是打了敗仗,又不是徹底被打垮了,怎么能不留下來等待他的士兵追上來呢? “孝直,子龍,你們不必說了,我意已決,必須要留在這里收攏逃過來的士兵,你們可以先護送孝直渡河,一定要確保孝直的安全!” “主公不走,我也不走!” 法正也表態了,作為謀士,他怎么能丟下主公先行撤退? 這要是傳出去,他還要不要臉面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