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如今呢?叛軍余孽仍在河北肆虐,吐蕃的騎兵時不時襲擾河西,就連長安城的糧價,也比開元年間翻了十倍不止。 這座曾經象征著盛世繁華的帝都,如今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風雨中搖搖欲墜。 “沒有誰真的想看到大唐亡啊。”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匠人蹲在墻角,手里攥著一塊早已磨平棱角的長安城磚。 他年輕時曾在將作監當差,參與過興慶宮的修繕,親眼見過李隆基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的盛景。 可如今,沉香亭的雕梁畫棟早已蒙塵,楊貴妃的墳塋在馬嵬坡下荒蕪,就連他親手砌過的宮墻,也在戰亂中添了無數道裂痕。 周圍的百姓紛紛點頭,是啊,就算大唐如今千瘡百孔,可它依舊是支撐著千萬百姓活下去的念想——那是科舉士子筆下的“萬國衣冠拜冕旒”,是戍邊將士心中的“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尋常百姓記憶里的“稻米流脂粟米白”。 就在朝野上下沉浸在雙重國喪的悲痛中時,一道身影悄然走到了前臺——齊先生。 沒人知道他到底是誰,他身著素色朝服,站在太極殿的丹陛之下,目光平靜地掃過階下的文武百官。 “國不可一日無君。”齊先生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肅宗皇帝遺詔,傳位于廣平王李豫,即日登基。” 話音落下,內侍攙扶著身著孝服的李豫走上丹陛。 這位新帝年近四十,眉宇間帶著幾分肅宗的溫厚,卻也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怯懦。 他看著階下密密麻麻的官員,又看了看身旁神色淡然的齊先生,終究還是垂下了眼瞼,任由內侍將皇冠戴在自己的頭上。 沒有人注意到,當皇冠的珠簾垂落在李豫眼前時,他的手指微微顫抖了一下——那是權力的象征,可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權力早已被齊先生握在了手中。 登基大典草草結束,李豫回到后宮,看著空蕩蕩的寢殿,只覺得一陣無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