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949章 風骨-《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1/3)頁

    建中元年的長安,秋風卷著枯葉掠過太極殿的飛檐,檐角銅鈴在風中發出斷斷續續的嗚咽,像極了這座都城此刻的氣息。

    宮墻斑駁處爬滿了青苔,曾用來彰顯威儀的朱紅漆皮大塊剝落,露出底下灰暗的磚石——這便是曾經萬國來朝的大唐皇城,如今卻只剩一派蕭索。

    殿內,文武百官垂首而立,紫袍玉帶間難掩疲態,靴底沾著的塵土仿佛還帶著藩鎮戰亂的硝煙味。

    自安史之亂后,朝廷早已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節度使們擁兵自重,賦稅截留,連京畿之地的糧餉都時常斷供,所謂“政令不出長安”,早已是朝野皆知的無奈。

    就在這死寂之中,殿外傳來一陣拖沓的腳步聲。

    一個身影已踉蹌著跨進殿門。眾人抬眼望去,只見來人身穿一件破爛不堪的麻衣,衣料上滿是補丁,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黝黑的皮膚,褲腳被撕扯得參差不齊,沾滿了泥土與沙塵。

    他的頭發枯黃如草,胡亂用一根麻繩束在腦后,臉上布滿了皺紋與風霜,唯有一雙眼睛,在昏暗的殿內亮得驚人,像是燃著一簇不滅的火。

    老者目光緩緩掃過殿內眾人,干裂的嘴唇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帶著血絲的笑容。

    他清了清早已沙啞的嗓子,聲音不大,卻像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在殿內炸開:“安西軍沒有降,更沒有死,安西依舊是大唐的!”

    這短短一句話,讓滿朝文武瞬間僵在原地。

    安西,那個遙遠得幾乎被遺忘的名字,此刻打開了所有人塵封的記憶。

    “你……你說什么?”

    戶部尚書顫抖著聲音追問,眼中滿是難以置信。

    老者抬起手,枯瘦的手指指向西方,仿佛能穿透宮墻,看到萬里之外的西域戈壁:“某是安西軍糧官。吐蕃人圍了三年,斷了水源,我們就喝雪水;缺了糧草,我們就煮鎧甲上的皮革;士兵死了一批又一批,可沒人說過投降。”

    “上個月,將軍派某突圍,走了三個月,翻了三座雪山,終于回到長安——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勒、焉耆,至今仍在我們手里!城頭上飄的,還是大唐的旗幟!”

    話音落下,太極殿內突然爆發出一陣壓抑的嗚咽。

    有人雙手捂著臉,淚水從指縫間涌出;有人扶著殿柱,身體不住地顫抖;連平日里威嚴的宰相,也紅了眼眶,別過頭去擦拭眼角。

    如今,王朝衰落,藩鎮割據,他們只能在長安城內茍延殘喘,連一支孤軍的消息,都能讓他們如此失態。

    老者看著眼前的景象,渾濁的眼中也泛起了淚光,他緩緩跪下,朝著龍椅的方向叩首:“安西軍一日不死,便一日為大唐守著西域,等陛下派兵,等中原安定,等大唐的旗幟重新插遍河西!”

    “陛下,長安,比太陽更近啊!”

    然而,安西軍的堅守,終究沒能挽回大唐衰敗的頹勢。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乾符元年,距離建中元年已過去近百年。

    這百年間,大唐就像一艘在風暴中飄搖的巨船,宦官專權愈演愈烈,從肅宗時期的李輔國,到后來的仇士良、田令孜,宦官們甚至能廢立皇帝,朝堂之上烏煙瘴氣。

    藩鎮割據更是到了極致,朱溫、李克用等節度使擁兵數十萬,相互攻伐,把中原大地攪得雞犬不寧;加上連年災荒,黃河決堤,蝗蟲成災,百姓顆粒無收,只能賣兒鬻女,流民遍布天下,民生凋敝到了極點。

    長安城內,雖仍是都城,卻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

    朱雀大街上的商鋪十有八九關了門,偶爾有行人路過,也是面黃肌瘦,步履匆匆。平康坊的酒肆里,往日里吟詩作對的文人墨客不見了蹤影,只剩下幾個落魄的書生,圍著一壺劣質的米酒,唉聲嘆氣。

    其中一個年輕人,身著洗得發白的青衫,面容清瘦,眉宇間卻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傲氣。他便是黃巢,幾次參加科舉,卻都名落孫山。

    這一次,他再次落榜,站在長安的城門前,看著巍峨卻盡顯破敗的城墻,心中滿是憤懣不甘。

    夜色漸深,黃巢獨自來到曲江池邊。

    池面早已沒了開元年間“曲江流飲”的盛景,水面漂浮著枯枝敗葉,岸邊的柳樹枯黃稀疏。他借著月光,從懷中掏出一支筆,在一塊斷墻上奮筆疾書。

    墨汁有限,寫下四句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寫完后,他盯著墻上的詩句看了許久,隨后毅然轉身,離開了長安。他知道,科舉之路走不通,那便換一條路,一條能改變這個亂世的路。

    乾符二年,王仙芝在濮州起義,率領流民攻占了曹州、濮州等地,聲勢浩大。

    黃巢聽到消息后,立刻召集了家鄉的數千流民,響應王仙芝。

    他雖出身書生,卻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作戰勇猛,又懂得安撫百姓,很快就成為了起義軍中的重要將領。

    他率領士兵轉戰河南、山東等地,每攻占一座城池,便打開糧倉,救濟流民,百姓們紛紛加入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到數萬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