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陽,濟陰,梁郡,原屬于西秦的豫州,亦是百年前武朝的兗州。 西秦主力開動,一路奔赴兗州陳留郡東北,欲與武朝展開決戰。 攻略江南已經失敗,如今拓跋穹已是騎虎難下,急需一場大勝,以改變西秦的窘境。 算上匈奴的援軍,拓跋穹動員了百萬之眾。 即使是梁蕭,也不可能將百萬大軍集結在一處,那對后勤的壓力不言而喻。 西秦這百萬人自然不可能集結在一處,而是被拓跋穹縱向分布在并州、朝歌、應天以西、兗州以東、江北沿岸,共部署五處大營,就在當地取糧。 即便如此,此役西秦所承受的壓力,也是拓跋穹繼位以來最大的一次。 若不能拿下武朝一城一地,即使拓跋穹有仁君之名,西秦也必將分崩離析。 對武朝而言,收復中原迫在眉睫,否則就算西秦崩潰,中原百姓也將面臨兵荒馬亂,結局自是生靈涂炭,這是武朝君臣決不允許的! 無論是兩國的帝王,還是關注天下大勢的臣民,都深諳形勢之急迫。 拓跋穹揮師東進的同時,秦勛也抵達梁蕭的大本營,向梁蕭復命。 “臣,幸不辱命!” 在場群臣滿懷敬意,注視著秦勛。 “神州陸沉百年,今日昭告天下!” “朕興王師,收復中原!” 梁蕭當眾扶起秦勛,請他入座,隨后開始任命此役群臣的職位。 秦勛為武朝步軍元帥,慕凌生、云修為副,梁品、越定國、曹塵等人為大將。 常念俠為中原鐵騎元帥,釋流云、太史子義為副,南長風、秦平、劍行風、劉并等人為大將。 卓子房為天策軍謀主,靖云生、聞人子義為軍師。 群臣各司其職,其中卓子房與靖云生亦有統帥之才,各領數名大將,防備敵寇。 梁蕭以武帝之名,御駕親征,坐鎮三郡的大本營,虎視中原之地。 秦勛接受任命,第二天回歸應天郡,統領黃河水軍,兼防濟陰、瑯琊,隨時深入西秦腹地。 慕凌生趕赴鄴城,接替秦勛的防務,調動燕云部隊,隨時收復朝歌與并州。 卓子房守備梁郡,與江南的靖云生遙相呼應,阻止西秦突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