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前面有兩三章把右賢王打成了左賢王,非常抱歉。 西秦主力出動,兵分三路,直撲梁蕭的大本營。 右賢王自領匈奴、東胡騎兵向北,梁拓領西秦鐵騎向南,拓跋英跟隨拓跋穹左右隨時候命。 三路大軍齊出,浩浩蕩蕩,封鎖沿途大道,以防中原鐵騎突然發難,危及后方。 與此同時,梁蕭也在大本營集結部隊,嚴陣以待。 收復三郡之后,他一路將大本營推移到此地,扼守險要,進可收復中原,退可力保三郡。 但他并沒有任何后退的打算! 天策軍三十萬,人人戰意沖天,恨不能立即殺敵立功,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名垂青史! 后方,大量的后勤部隊和民夫隊伍正在有條不紊地運糧。 馬車,牛車,騾車,驢車………… 除了這些運輸工具正在運載重要的軍資,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民夫,每個人都用獨輪車推著一石半以上的糧草,奔赴三郡。 這些獨輪車乃是徐州官府接受梁蕭命令,提前兩年開始準備,一來可以方便百姓運輸,二來可用于將來收復中原。 武朝君王與臣民的團結,前所未有。 在運輸船的支持下,武朝的運輸效率遠強于西秦百萬級別的民夫和后勤。 拓跋穹在行軍的途中,也接見了西秦安排在武朝的細作,了解了武朝的運輸情況,心驚膽戰。 他回想起了自己來時望見的本國運輸情況。 明明他的部隊三倍于梁蕭,但運輸效率卻不足武朝的一半,這還是透支國力的情況下…… “當年臣與陛下提及‘東野之弊’,陛下深有感觸,只望陛下莫忘初心,從此親賢臣,遠奸佞,善待百姓,避免勞民傷財,以圖長治久安……” 最無缺的提醒,言猶在耳。 不可與梁蕭敵對…… 但梁蕭治下的武朝已經讓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懼。 “再不決戰的話,只怕三年之后,朕也要帶領宗室子弟,向梁蕭投誠了……” 拓跋英聽到了君王的喃喃自語,立即拍著胸脯表態:“此役,臣定當死戰,以報國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