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嗖嗖嗖!” 箭矢輕松釘進了六十丈之外布滿牛皮的墻面上。 拓跋崢喜出望外,從座位上跳起來,死死盯著東邊的墻面。 “恭喜殿下!長弓研發成功了!雖略弱于武朝長弓,但也遠強于本朝現有的步弓!”群臣紛紛賀喜。 拓跋崢毫不猶豫下令:“兌現父皇的承諾,重賞眾人!加快趕制更多長弓,送往前線!” 西秦的軍器監開始趕工,然而西秦的軍界并沒有意識到,武朝已經改進了煉鋼技術和甲胄技術,并且…… 此時,武朝與西秦終于在三郡對峙,雙方展開軍陣。 梁蕭統領全軍,云修、越定國、趙云、南霽云、劍行風、曹塵等大將陣前聽令。 秦勛、常念俠、太史子義,三員大將分布在北,卓子房、秦平、南長風,三人在南,分布為兩翼。 拓跋穹坐鎮中軍,梁拓、慕容雪城等人隨行聽令,北方拓跋洪對決秦勛,慕容天城對決常念俠,拓跋英對決太史子義,南方拓跋評對決卓子房,右賢王對決秦平,慕容云城對決南長風。 中原鐵騎與西秦鐵騎馳騁于兩翼,隨時準備出陣,一戰而定。 “吾皇有令:各部出擊,擊破武朝,一統山河!” “吾皇有令:各部出擊,擊破西秦,恢復神州!” 雙方軍陣與軍營由北向南排布,隨著震天的角聲響起,兩國的軍隊大舉出動,便在這遼闊的平原展開最終的決戰。 北方常念俠統領一萬中原鐵騎,率先配合秦勛出擊,襲擾拓跋洪的步軍。 慕容天城統領兩萬西秦鐵騎,守在拓跋洪兩翼,嚴陣以待。 但中原鐵騎的機動性不下于西秦鐵騎,又有武君弓和棉甲等新式軍器占盡優勢,即使拓跋洪手握二十萬步騎,直取秦勛和常念俠六萬人,面對武朝的步騎統帥同心協力,也并不占任何優勢。 天策軍步軍在中原鐵騎的配合下,竟是不退反進,不斷推進軍營。 太史子義和秦平分布在南北兩翼,配合梁蕭的主力進軍,直面拓跋穹的主力。 南方則是卓子房與南長風的步騎軍團五萬,迎戰拓跋評與右賢王的步騎軍團十五萬。 天策軍的軍制統一,因此即使是徐州的步兵團與燕云騎兵組合,依然是配合無間。 戰場的中部,拓跋穹親領南北中三路四十六萬大軍,直逼梁蕭南北中三路主力十九萬。 這一日,中原決戰,山河動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