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四章 引火入楚(求票票)-《秦時小說家》
第(3/3)頁
“我覺可行?果然是一人計短,我等一處,法子就開始出現(xiàn)了,是一件好事。”
“怎么樣?你等覺得我所思之法如何?”
“……”
“將中原的火勢引到楚地?”
“讓楚地亂起來?”
“似乎……有些意思,施為起來,也不是不可能,楚地現(xiàn)在本就有些亂,咱們加一些木柴,加一些猛火油,亂象應(yīng)該更大。”
“可行。”
“我覺可行,你等覺得呢?”
“……”
“將麻煩扔給楚人?”
“可以!”
“那些楚人這些年來,沒做什么有用的事情,一群廢物,也該為我等分擔(dān)這般壓力了。”
“……”
“老兄,你剛才言語那是其中一個爭斗的法子,莫不還有別的?”
“單單這個法子,就已經(jīng)有些可用了。”
“……”
“楚地!”
“讓楚地的麻煩大起來,將中原壓力小一些,這個的確可行。”
“只是……,雖可行,不一定有用,楚地的人也非傻子,倘若琢磨過來了,直接偃旗息鼓,也只是牽引不長的時間。”
“而非一勞永逸之法。”
“剛才那個法子,其實也有緩解之法。”
“根據(jù)方仙道的人所言,去歲諸夏有大旱、大水發(fā)生,那么,接下來的冬日,很大可能會有大雪降臨。”
“甚至于和去歲的大水一般大,都是數(shù)十年、百年難得一見的災(zāi)情。”
“誠如此,只要我等再堅持堅持,或許,秦國的力量就會自動消散了,畢竟,災(zāi)情之下,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
“哪怕大雪不是落于中原,而是落于關(guān)中內(nèi)外、燕趙之地,也是有些效果的。”
“但!”
“那些都只是猜測,是否真的會有大災(zāi)一樣的雪勢落下,也是難料。”
“故而,法子可行,目下來看,多不確定的事情!”
“至于其它的法子,有!”
“第二個法子便是引入別的力量。”
“引入別的力量,匯合我等一處,我等的力量就強(qiáng)大了,也能夠做一些先前不好做的事情。”
“比如,對抗羅網(wǎng)和影密衛(wèi)的力量。”
“那個時候,彼此爭斗一處,中原只會更亂,秦國就要思忖不能讓中原亂下去了。”
“那時,機(jī)會也就來了。”
“……”
“大災(zāi)之論,我麾下也有一些人所言,剛才我也想說的。”
“今歲的雪勢可能真的不小,算著時間,中原也該下雪了,說不定接下來下一場大雪,事情就解決了。”
“奈何,雪勢不定,難以將所有的希望寄予其上!”
“引入別的力量?是希望將中原這潭水?dāng)嚋唵幔楷F(xiàn)在的水其實已經(jīng)很渾了!”
“此外,別的力量何在?”
“中原之地,三晉核心,諸夏間別的力量引入可以有用?齊魯之力?我等這段時間還暗地里將力量送出中原呢。”
“難道接下來要從齊魯引入力量?”
“……”
“引入力量?”
“匯合我等一處,我等的力量就強(qiáng)了,雖強(qiáng),有用?到時候,面對秦國官府的力量,我等怕是也難以有為吧?”
“……”
“齊魯之地,倒是可能引入一些力量。”
“只是,除非引入很強(qiáng)的力量,在短時間內(nèi),將中原的水?dāng)嚋啠€要讓秦國官府難以施展手腳。”
“那些人不一定愿意吧?”
“去歲,就吃虧了。”
“現(xiàn)在前來中原,他們不一定愿意。”
“除非,我等愿意花費大代價,那樣的代價?是否值得?”
“……”
“引入別的力量?比起引入齊魯之力,我倒是覺得還不如指望北胡匈奴那些人接下來大舉南下呢。”
“若是那些人大舉南下,咱們這里也就沒有麻煩了。”
“現(xiàn)在正是秋冬之日,他們的馬兒吃肥了,人也養(yǎng)足精神了,正合南下,只要動作大一些,定然有用!”
“比起引入齊魯之力,效果更好一些。”
“何況,我等在北胡之地,也有一些暗子,若是游說之,讓北胡匈奴帶領(lǐng)多個萬人隊南下,不是沒有可能的。”
“匈奴近年來被秦國蒙恬壓制,他們也憋著一口氣,說不定就大舉南下了!”
“如何?我突然想到的這個法子如何?也是引入外力。”
“只是引入的外力比較遠(yuǎn),雖說無法對中原援手,若是他們有動,咱們這里的麻煩還真可以得到解決!”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