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話說連城驛2-《我來自黃泉》
第(1/3)頁
我沉聲道:“你說的那個連城驛,是真的存在過,還是一個傳說?”
李長歌道:“說到連城驛,就得從驛站的作用說起。”
很多人覺得,驛站只是古代的“官方郵政系統(tǒng)”,負責傳遞官方文書。
這種說法沒錯,但也不全對。
古代驛站的功能,遠遠不止這些。
驛站可以說是官方的招待所,承擔過往公差官員的食宿、車馬補給;軍用驛站還需接待行軍將領、信使,甚至臨時安置傷病士兵。
同時,驛站也是軍事通信與后勤補給的核心節(jié)點,負責傳遞軍報、轉運物資。緊急情況下,驛站可臨時征用驛馬、驛車,為快速調動的輕騎兵提供換乘保障。
明清時期,驛站又發(fā)展出延伸功能,比如物資轉運與倉儲,堪稱官方物流的“中轉站”和信息樞紐。不少采風的官員,還會直接與驛站驛卒交流,了解當?shù)仫L土人情。
不過,多數(shù)朝代的驛站禁止私人使用,但部分時期會對民間開放少量服務,特許傳遞民間文書——只是需持有官方特許憑證,且收費高昂,僅適用于富商、鄉(xiāng)紳等階層;極少數(shù)偏遠驛站允許非公差人員付費住宿、更換馬匹,但需嚴格登記,且優(yōu)先級低于官方需求。
驛站的占地面積因地點和功能而異,最小的也有幾千平米,國內現(xiàn)存最大的雞鳴驛,面積達二十萬平方米。位于邊塞的懸泉驛甚至帶有瞭望角樓,儼然一座軍事要塞。
因此,所有驛站都被朝廷登記在冊,方便往來人員落腳。
但連城驛,卻是一座在冊卻沒有具體位置的驛站。
我聽到這里,不由得反問道:“在冊卻沒有具體位置,是什么意思?”
李長歌道:“也就是說,朝廷確實登記了連城驛,每年也會固定撥付一筆錢糧,用于連城驛的開支。”
“但這筆錢糧被誰收取、送到了什么地方,卻沒有任何記載。而且,連城驛也從沒記錄過有官員或將士往來。”
我皺眉道:“這個連城驛,會不會就是一個吃空餉的地方?”
李長歌道:“一開始,蕭老板也這么想,所以并沒留意連城驛。”
“后來,負責收集情報的鬼神,想起有個鬼差跟他說過:自己住過連城驛,而連城驛實際連著的是酆都城。”
我眉頭一挑:“是連著陽間的酆都城,還是陰間的酆都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