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被前任看見一個人吃火鍋》
第(1/3)頁
電影項目通常是上映前的那倆月最忙。如今才六月份,葉陽原以為自己可以悠哉到七月底。結果周一上班時,秦雪蘭就扔了重磅炸彈過來,說《我去往》可能要改檔,叫大家周三時代影業開會。并讓葉陽準備一下七夕檔、國慶檔和雙十一這仨檔期的競品分析報告。
《我去往》才定檔半個月,就要改檔?葉陽想了下,覺得多半是因為上周《奔月》開了發布會,將檔期定在了國慶的緣故。
《奔月》全明星陣容,大投資,是比較受市場矚目和期待的電影。先前有傳言說,《奔月》特效量大,做不完,趕不上國慶檔,要沖擊春節檔。國慶檔沒超級潛水艇,《我去往》才把檔期定了。結果不知怎么回事,對方上周突然就宣布加入了國慶檔。
《奔月》加入國慶檔,對這個檔期中的所有電影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國慶檔的盤子就那么大,進來一部,就必定要分走一部分票房。
帶上《奔月》,國慶檔已經有十二部電影,接近飽和狀態了。
周三到時代開會,一聽果然是因為《奔月》的緣故,只是還沒確定到底要不要改。
叫大家過來,也是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目前供選擇的檔期是七夕、國慶和雙十一,大家都傾向在七夕檔和國慶檔之間選。
十一月是電影淡季,若沒超級大片帶,大盤就跟死了一樣,太冒險。
七夕檔雖是小檔期,但在暑期檔里,有學生受眾,比較穩妥些。
國慶檔競爭激烈,容易出黑馬,若電影質量過硬,咬牙拼一把也行。
時代的發行團隊給出的數據分析是,七夕檔的主要競爭對手只有兩部,若后續營銷理想,首日排片可爭取到28-30%左右,總票房能到3.5億左右。
國慶檔大片扎堆,《我去往》又是新導演,影片也沒有抗票房的演員,算最好的情況,首日也只能爭取到8-10%的排片,不出意外的話,保守估計,票房有3億左右。
秦雪蘭又讓方圓傳媒說一說這倆檔期競品的營銷情況。
兩檔期的競品營銷分析報告看下來,也是七夕檔穩妥,國慶檔冒險。
新導演的作品,市場認可度不高,□□比較重要,時代這邊最終還是選擇把檔期改到七夕來。
中午時候,時代影業的總經理讓秘書定了附近一個日料店,請大家吃飯。
確定改檔七夕,距離《我去往》上映,就只有倆月了,時間緊迫,又是一場硬仗,大家也沒心思好好吃,速戰速決。
吃完上去開會,接著捋改檔后的宣發安排,一開又是一下午。
結束后秦雪蘭說,她稍后安排人把會議記錄發大家郵箱,也請大家辛苦點,周五前把新方案交上來。
從時代大廈出來,天已經黑透了。
周嘉魚問葉陽:“你今晚是不是要通宵?”
葉陽嘆了口氣:“就一天的時間,不通宵還能怎么辦,你們呢?”
周嘉魚道:“我們的方案簡單,十幾頁ppt,明天去了稍微調一下就成,不像你們一百多頁的方案,還要大改。”
葉陽笑:“你們的工作量在后頭,倆月時間,五支預告,三支特輯,平均七天一支,有你們哭的時候。”
周嘉魚看了眼不遠處正跟自己老大說話的葉未勻,道:“預告片是電影的名片,他壓力比較大,我那幾支特輯就是常規物料,差不多就行了。不過我覺得他應該沒問題,上一年《聊齋》的終極預告,因為要得比較急,他親自剪的,交上去后,一幀未改,這事直到現在都是奇跡。我們老大說他的風格比較符合時代決策層的口味,想留住這個客戶,就全靠他了。”
葉陽微微有些吃驚:“那預告是他剪的?”
周嘉魚道:“你也有印象,是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