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一品女仵作》
第(2/3)頁
所以,她便嘆口氣說道:“許姑娘跟她爹爹就住在村里,不過白日里二人會到鎮上藥房忙活。”
她絮絮叨叨說了許多,多半是連責怪帶語重心長的教導蕭清朗對女子用情要專一。余下的才是許楚落戶此處之后的生活,原來當年他們離開京城后,無處可去,又擔心回到故居又遭毒手,所以便尋了大石村落戶。
也不知為何,許楚自離開京城以后,再不行驗尸之事,甚至縣太爺黃大人得了消息來請了好幾次,都沒能讓她出山。不僅如此,她不僅不驗尸了,而且再也不查案了,便是黃大人將卷宗送來,她都會原封不動的讓人帶走。
就好似因為什么讓她心里生了魔障,使得她再不敢碰觸本該擅長之事了。
蕭清朗聽了這些,心里五味雜陳,更多的卻是疼惜。他深吸一口氣,頷首道謝,轉身便要離開。
何家媳婦趕緊說道:“現在時辰已經不早了,最多再過一個時辰,許姑娘跟許大爺就該回來了,公子不如在村里先休息一下,也免得多跑一趟。”
蕭清朗狹長的雙眼染上幾分暖意,語氣溫和道:“可是我等不及了。”
的確,三年了,他從來都不曾放過一絲可能尋找她,大周疆土,他幾乎踏遍了。只要哪里傳出消息,說有一名能力了得的仵作,無論男女相貌,他都會親自去見上一見。可縱然如此,整整三年,他還是遍尋不著她的蹤跡。
而今,乍然得到她的消息,他又怎能克制的住?
告別了何家媳婦,蕭清朗就并未重返馬車,而是直接接了侍衛的一匹馬疾馳而去。
耳邊凜冽的風聲震得他耳膜發痛,素來冷寂的雙眸之中也忍不住一陣酸澀。
到了縣城中,蕭清朗幾番打聽,終于尋到了濟世堂。大抵,他自己都沒想到過自己會有如此失去理智的時候,就好像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只要他想知道,隨便讓侍衛打聽就能得到消息。可偏生,此時的他顧不得很多,像是個尋不到路的病人一般挨個打聽。
等好不容易走到了濟世堂的門外,他腳步忽然有些飄忽了。
夕陽的朦朧光線之中,他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背影,就在濟世堂的大堂之上。
她依舊是簡單的布衣裙,通身沒有絲毫琳瑯飾品,可只是簡單的模樣卻被日光勾勒出幾分溫柔跟安逸來。
蕭清朗伸手按住了劇烈跳動的心口處,然后一步一頓的走向那抹身影。
哪怕此時他眼睛已經有些模糊濕潤,可依舊不敢眨眼,因為他唯恐在眨眼之間那個身影就消散了。就好像三年來每日都會重復的夢境那般,明明上一刻還巧笑的人,下一刻就再無蹤跡。
一直垂頭核對藥物的許楚,感到一雙熾熱的眼神注視著自己,好像要將她洞穿一般。她不由蹙眉,面容不悅的轉身。
只是一抬頭見,她就撞入了一雙滿含寵溺的熟悉眼眸中。那眼眸帶著波光,就好像融化了無盡的冰霜后露了溫柔一般,讓她心頭發慌。
“藥房打烊了,公子若是要拿藥便是別處吧。”她說完,頭也不回的就替著裙擺往柜臺之后走去。
蕭清朗勾了勾唇,深幽的目光溫柔繾綣,他低聲幾不可聞的笑了一下,然后幾步上前說道:“可是我得了病,很嚴重的病。”
許楚一愣,目光驚疑不定的看著他。
這人比三年前消瘦了許多,眼下的模樣也實在不好,難道當真的了病癥?
就在許楚愣神的時候,蕭清朗又開口道:“我尋一個人遍尋不著,所以日日夜夜腦子里全是她。想到她,會心悸,會難過,會抑制不住的心疼。”
“我想,我大抵是患了相思病。”蕭清朗步步靠近發愣的許楚,最終走到離她半步遠的地方,展顏道,“太醫說我藥石無望,可今日我卻尋到了解藥。”
就在他幾近無聲的喚著許楚名字的時候,雙手已經靈巧的將那枚象征著靖安王妃的玉佩掛在了許楚腰間。然后,也不顧此時身在何處,就伸手將人環在懷里。
誰都不知道,這三年里,他是如何思念成狂。
許楚被熟悉的青竹氣息籠罩,只是一瞬間心底里的防線就徹底潰敗。她靠在他的胸口處,低聲啜泣起來。
“小楚,對不起,是我來晚了。”蕭清朗語帶哽咽道。
許楚搖搖頭,緩了緩情緒后悶聲說道:“我聽人傳你欲要尋一名能驗尸能查案的女子共度余生。”她頓了頓,仰頭看向蕭清朗緊致的下巴,被淚水洗過的眼眸帶著紅腫小聲說道,“可是我已經不能驗尸了,我也不能查案了。”
當年那件事,成了她心底里的秘密,自然也成了她心中的障業。她跨不過那坎,所以現在的她,只能幫著爹爹打理藥房。
蕭清朗聞言,雙臂一緊,心里疼惜的無以復加。
“所有的要求,都是為你量身而定的。如今你既然不查案了,那么那些要求自然也就不能作數了。”
蕭清朗抿唇,將額頭抵在她的額頭上,語氣鄭重道:“當時......”
許楚好似知道他要說什么,抬手抵住他的嘴說道:“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其實當年,花相又怎能知道畫閣的事情?說來說去,不過是讓她做選擇罷了。
承宗皇帝倘若真只想讓楚眉懷孕,又怎會服用水銀?而服用水銀徹底絕了生育的可能后,他又怎能在登基后重新讓楚眉懷孕?
而許楚清楚這些,只是當時的她雖有選擇,卻不能一意孤行。畢竟,當今算得上愛民如子的圣明君王,他從不偏聽偏信,勵精圖治,善待百姓。且在律法之上所做的修整也極有建樹,不得不說這是百姓之福。
若當時,她真的將真相揭穿,那肅王一脈必然會再行風浪,到時候苦的只會是尋常百姓。
所以,她寧可違心的將真相遮掩下去,也不能如了肅王一脈的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