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雁南勸王洪寶搬到馬婆婆庵去住,有三個理由: 第一,住在旅社里面價錢太貴,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第二,馬婆婆庵的環境非常安靜,她喜歡安靜;出罵婆婆庵的后門門就是秦南河的河堤,那里是散步的好地方; 第三,這是最重要的理由,馬婆婆庵有一個觀音大殿,王洪寶不是想要小孩嗎?那就要多拜拜觀音菩薩,住在寺院里面,拜觀音就方便多了,心誠則靈嗎?只要心懷虔誠之心,就一定會感動觀音菩薩。 文化真是一個好東西,連降央嘎亞都知道文化的好處,觀音菩薩到底能不能送子,誰也無法考證——其實根本就用不著考證,但人們都相信這個——至少是人們都這么說,那就照著做吧! 王洪寶特別相信這個,他生活在一個迷信思想非常濃厚的家庭,母親一輩子吃齋念佛,環境對王洪寶有比較大的影響。 什么叫迷信?我們都知道,當人們在某些自然現象面前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又茫然無措的時候,就會發揮想象,找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解釋,又無法證實的理由,這就是迷信。 而有些人把“迷信”當成了文化。 在人世間,靠這種似是而非的“文化”混飯吃的人還真不少,巫婆、神漢、法師,還有那些所謂的大師、大神。 王洪寶贊成寧雁南第一個理由,寧雁南居然是一個勤儉持家的好女人,旅社里面的生活和寺院里面的生活是有很大差別的。 所以,王洪寶決定好好對待寧雁南,等她生了孩子以后,再和母親與老婆樊家珍商量不遲,老婆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女人,這——王洪寶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老婆不止一次勸她再娶一個能生育的女人。 讓王洪寶更感動的是,寧雁南不是一個物質女,王洪寶打算給她買一些首飾,可她堅持不要。 我們都知道,不是寧雁南不想要,而是降央嘎亞不讓她要,必須取得王洪寶的信任,王洪寶才會向寧雁南交底。 降央嘎亞的心里非常清楚,王洪寶做了多少年的紫檀家具生意,除了積攢了一筆可觀的財富以外,他也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老家洪河鎮不是還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嗎?所以,他雖然喜歡寧雁南,但在他的心里,寧雁南和樊家珍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降央嘎亞的擔心并非不無道理,雖然王洪寶喜歡寧雁南,寧雁南也學著樊家珍的樣子每天給王洪寶洗腳,修剪打磨腳趾甲,但王洪寶始終不在寧雁南跟前提生意上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王洪寶不愿意向寧雁南交底。 在和王洪寶生活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寧雁南竟然沒有見過王洪寶的存折,他的生意做得到底有多大,每年的進項是多少,寧雁南渾然不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