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三章 破陣-《躍馬大唐(合作)》
第(3/3)頁
這種理由雖然牽強,但既然沖進來了,不讓陌刀沾血,又怎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戰斗。
半個時辰內,四萬敵軍,死傷七八千,逃走一萬多,俘虜一萬多。被清理的干干凈凈。
自至始終,后方的李光弼都沒下令派兵來增援,因為他已經明白了,無論自己如何掙扎,如何的絞盡腦汁想辦法,在王源面前,他都無法戰勝對方。圓陣無效,對方即將一個個的吞過來,再死守著圓陣,又能如何?
擺在面前的其實只有兩條路。全軍壓上或者立刻逃命。
李光弼給他的將領們下達的是前者,全軍壓上,十幾萬兵馬跟對方死磕,那人命換人命,能殺多少是多少。
而他給自己下達的是后者。他讓董元舒等眾將率軍準備決戰,他自己則下令原本用來繞后突擊的一萬騎兵跟著自己退向東邊的山口。他要利用十多萬士兵的性命阻擋住王源的追殺,這樣他才有機會逃離此地。只要退入山間道路上,有這一萬騎兵的斷后保護,自己便能安然逃脫。他決不能讓自己落在王源的手上。
在倉皇往東逃竄之時。李光弼的腦海里忽然想起了當年在納木錯湖全軍覆滅之后的情景。這一刻和那一刻是多么的相似。那一次也是大軍覆滅,自己和哥舒翰倉皇東逃,最后被王源收留。那之后,憑借著的戰勝吐蕃人,自己還得到了朝廷的嘉獎,升任了節度使之職。而這一次,自己再一次將全軍覆滅。這一次自己也許能逃得掉,但這一次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際遇。三十萬大軍啊,自己居然就這么敗了。自己好像還沒用力啊,自己還有渾身的解數沒有使出來啊,怎么就敗的這么慘呢?
李光弼逃入山口之時,后方的兵馬已經開始了大潰敗。那十多萬兵馬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戰斗力,看上去人多勢眾,骨子里其實便是一群豆腐渣捏成的散沙。更何況當董元舒等將領得知李光弼讓自己等人帶人上前拼命,他自己卻帶著騎兵逃走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再沒有任何拼命的心思了。
當王源柳鈞率騎兵沖入敵軍陣中時,尚未正式交手,董元舒帶頭逃跑,其麾下兵馬也一敗如山倒。其余十幾名將領緊跟著逃跑,直接演變成一場十幾萬人的漫山遍野的大潰敗。
……
天色微明,大戰基本結束。東邊的山道被堵塞之后,大批潰逃的敵軍無路可逃,一部分被抓了俘虜,其余大部分都被迫躲進了南北兩側的山林之中。
戰場上,數萬俘虜在神策軍的監督下開始打掃戰場,搬運尸體和物資。兵器盔甲這些東西自不必說了,幾十人丟棄的這些物資完全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但其實這些兵器和盔甲,對于神策軍而言根本就看不上眼。這些東西跟神策軍的裝備來比,簡直就是垃圾。
但無論如何,這些東西還是很有用的,譬如拿去做人情,南詔國的閣羅鳳看到這些東西肯定是眼睛發光的。或者挑選一些完整的盔甲作為平時訓練使用消耗。再或者全部投入兵工廠的大熔爐中化為鐵水,回爐鍛造新的鐵器,都是可以的。
除了這些物資,城下的尸體也堆積如山。這場大戰雖然沒有進行過真正的大兵團的集體廝殺,但還是釀成了巨大的傷亡。李光弼的三十萬大軍在此戰中死亡人數超過六萬人,這實在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目。這些尸體在城下戰場上已經擺了好幾天了,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倒也沒有釀成腐爛惡臭的情形。數萬尸體想要挖坑掩埋也是個大工程。而王源一向的作法是,堆成幾座尸山,然后一把火給燒個干凈。這是最快捷最省事的辦法。
于是乎,一車車的尸體被大車運往南邊的山谷之中,堆成一座座小山。大批的柴草木頭被搬運覆蓋在尸體上,澆上油脂,點起火頭。不久后,山谷之中數股黑煙升騰而起,直沖天際,即便是特意放在南邊的下風處進行燃燒,空氣中依舊黑灰飄蕩,焦臭彌漫。
午時初,率兵前去追擊李光弼的柳鈞帶著騎兵空手而歸,他們沒能抓到李光弼。通州府衙大堂之中,慶功酒宴開始之前,柳鈞趕了回來,懊悔的向王源稟報了追擊的經過。
敵軍潰敗之后,李光弼帶著一萬騎兵早早的便逃進了通向金州的山道。柳鈞之所以要追,是因為山道中段已經被神策軍破壞堵塞,所以李光弼他們其實無路可逃。然而讓柳鈞等人無語的是,他們追擊了三十余里地,在老鷹口狹窄的山道上被成千上萬的戰馬的尸體攔住了去路。這些戰馬的尸體堆積在道路上將山道完全堵塞了。
很顯然,是李光弼下令殺了騎兵的戰馬作為路障,為了擋住后面的追兵,他也是不顧一切了。或許正是神策軍之前攔阻山道的作法給了他啟發。他沒能力將兩側的山梁炸塌堵塞山道,便用珍貴的戰馬作為路障來攔路了。還別說,這辦法還真是有效。戰馬的尸體又沉又大。幾十匹便可將路面攔阻住,想搬運開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