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零章 籌碼-《躍馬大唐(合作)》
第(3/3)頁
“不是不該,而是要想明白該站在那一邊。當初我以為,成都不成氣候,朝廷乃天下正統,王源若敢有異心,必是人人喊打。所以我才會選擇站在朝廷的立場上,將全部身家都押了上去。可是現在的情形你們也看到了,王源那是勢不可擋啊。不光是勢不可擋,連天下民心也都站在他那一方了。外邊來的消息你們都知道了吧。淮南道、江南道、乃至大唐各地,聲援成都的州府已經占了大多數。就連咱們立足的福州都已經宣布支持成都朝廷了。在揚州,百姓暴動,揚州太守沈子芳,崔家的兩兄弟都被百姓給殺了,據說人頭都送到了王源手里。咱們這個朝廷,現在是眾叛親離,岌岌可危了?!编嵡锷綋u頭嘆道。
“這個狗賊王源,還真是有些本事?!编崨_之罵道。
“僅僅是有些本事么?此人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一直沒給天下百姓指責他的機會。他干著謀逆之實,卻又道貌岸然收攏人心,天下百姓不怪他謀逆,反而以為他是個忠臣。此人心機之深,謀劃之全,讓人難以置信。更何況,他現在手中的兵馬戰無不勝,強悍之極。他一直都沒怎么擴軍,就憑著手中的十幾萬兵馬東殺西征。你能說他只是有些本事么?此人是天縱之才啊?!?
“兒子還從未見爹爹如此夸贊一個人。可他再厲害,也是我們的對手啊?!编崉P之咂嘴道。
“是啊,這便是麻煩之所在了。王源率兵兵臨城下,長安城危在旦夕。他寫給陛下的信中的話我是一個字也不信的,他怎肯為了李光弼一人的生死而退兵?那豈非前功盡棄?李光弼死了,他也還是要攻城的?!?
鄭凱之愕然道:“爹爹既然知道這一點,那為何還勸陛下答應王源的條件?”
鄭秋山瞥了一眼鄭凱之道:“凱之啊,爹爹問你,若王源攻破長安之后,我鄭家是何下場?”
“這……還用問么?若長安破了,我們必是……必是……要丟了性命的?!?
“這就是了。你也知道城破了我鄭家也就完蛋了,那么我們豈能坐而待斃?那可不是我鄭秋山的風格。我們難道不該為鄭家的存亡謀劃謀劃么?我可不想我鄭家上下都死在王源的手里?!编嵡锷匠烈鞯馈?
“孩兒怎么越聽越糊涂了?!编崨_之撓著頭道:“爹爹的意思是,長安城是守不住的,王源是不會退兵的,那么王源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若當真長安城守不住,我們鄭家又能如何謀劃?咱們逃到天邊怕也是無處安身的?!?
鄭秋山道:“王源的用意自然是讓我們內亂。逼著陛下殺李光弼。雖然我也看不起李光弼,但現在的朝廷中,只有李光弼還能鎮得住。李光弼一死,朝廷必亂,長安城也將加速的陷落。我想這才是王源的用意。他的兵馬只有十幾萬,強行攻城可能是他不想看到的。我猜想,他定是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長安城,他可能不想死太多的人。我前面說了,他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不多死人恐怕也是他為了拉攏人心之舉。這些守城的兵馬都是咱們強征的老百姓,你們想若是他們能活得性命,第一感激的是誰?還不是他王源?”
“原來如此,這廝可真是心機深邃。大戰之際還能考慮到這些事情?!编崨_之驚愕道。
鄭秋山嘆道:“所以我說咱們站錯了隊了。反觀陛下和李光弼,走了多少步臭棋?向回紇人借兵這本就是大忌諱,國內紛爭引外族入國,且拿城池土地百姓為交易,此一舉便不得人心了。記得王源公布的十五宗罪之一么?其中便有這一條。王源還將陛下和回紇人借兵跳躍文本拓印散布,便是看準了這一點。至于什么殺王爺大臣,滅其族,虐待太上皇這些事情,那一件干的得體?人心怎么沒的,便是這么沒的。全部敗光了,所以現在才眾叛親離。”
鄭凱之皺眉點頭道:“爹爹還沒告訴我們,我鄭家該怎么辦呢。爹爹勸說陛下答應王源的條件,難道其中有深意?”
鄭秋山道:“咱們現在唯一的出路便是期望長安能守住,但這條路可能是一條死路。即便有李光弼在,恐怕也守不住。王源只是想輕松的拿下長安,但一旦不能得逞,他便會強攻。以神策軍的戰力,城里這二十幾萬兵馬能守得住么?那些落到城里的大炮,鐵球,威力多強?還有那傳說中的轟天雷,手榴.彈。咱們能擋???在此情形下,我們豈能還死抱著一棵樹吊死,前面沒有活路我們便要自己找一條活路。我勸說陛下同意王源的條件可不是僅僅想借機除了李光弼,更大的目的是,我們要以此來向王源投個投名狀。此路不通便走彼路,狡兔要有三窟?!?
“???”
鄭家兄弟二人都張大嘴巴呆呆的愣在原地。
“原來……爹爹你竟然是這般想法?”鄭凱之面色蒼白驚愕叫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