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新官上任-《旺夫》
第(1/3)頁
第二二零章新官上任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可以分成兩半來說。前半是將江南比作天堂。唐朝詩人任華曾在《懷素上人草書歌》吟詠:“人謂爾從江南來,我謂爾從天上來!”這便是將江南比作天堂的濫觴。在此之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華和盛產美女,而被稱作‘佳麗地’,還沒有將其比作天上的先例。‘佳麗地’的名頭在唐朝得以繼續,且有將其他地方擠出這一行列之勢。
杭州距今已有兩千兩百年的歷史記載,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杭州以水出名,地處京杭大運河的南端,以大涌潮而聞名遐邇的錢塘江貫穿全境,而杭州西湖就更不用說了,雖說此時還沒有雷峰塔,沒有白娘子的傳說,西湖也還不叫西《湖而叫西子湖。但是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卻處處透露著煙雨江南的婀娜。晴天水瀲滟,雨天山空蒙。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夏禹南巡,大會諸侯于會稽山、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時,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并舍其‘余杭’于此,故名“余杭”。那時候的余杭其實就是一條船……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夏禹在這里造船以渡,于是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后,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便名“余杭”。
這個名字沿用了數百年之后,秦始皇一統天下,于是,余杭改名錢唐。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又改稱吳興郡,那時候的西湖則叫明圣湖。杭州的名字第一次真正出現,是在隋朝開皇九年,廢除吳興郡的稱呼,改稱“杭州”。
到唐朝貞觀年間,官方的稱呼又改為了“余杭郡”,不過民間,則依然稱其為“杭州”。余杭郡下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余杭、臨安、于潛、唐山八縣,治所州城設在錢塘。由于隋朝時期溝通了運河,杭州成為江南甚至海外外藩的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據貞觀十年的統計,貞觀十年,杭州便有戶八萬余,丁二十六萬口。
就是如此一個繁榮昌盛之地,如今,卻被一群國之蛀蟲啃噬得烏煙瘴氣。也正因為如此,杭州這個八大古都之一的人間天堂,從貞觀十二年九月初一起,就變成了江志軒的一畝三分地……
杭州的前任刺史復姓歐陽,名自輝,這個歐陽自輝可不是一般人,正是如今的江南都護府長史陳文遠的妻舅。而這個陳文遠,則正是和淮南都護府副都護李澤民一起,惹得李二陛下龍顏大怒的罪魁禍首,也是小小和江志軒夫婦此行最需要重點監察的人之一。因為這二人,就是那本彈劾奏章當中,蘇杭鹽鐵案的最大后臺和幕后老板!
信任杭州刺史即將赴任的消息,早在半個月前便已經在杭州城傳開了。但是在官方和民間引起的反響卻截然不同。普通的民眾,聽說新調來的刺史大人,便是談笑間,令數萬蠻兵灰飛煙滅的新科狀元。當今天子最青睞和看重的得意門生。無不拍手稱快,互相奔走呼號,直言杭州有救。
而包括杭州刺史府長史歐陽自明在內的杭州刺史府,上上下下近百名官吏,以及杭州下轄的七個縣令,卻無不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至于為何只有七個縣令,那是因為錢塘縣的縣令馮恭民,上任不足一月,便被杭州刺史歐陽自輝以違抗上官之命為由,抓緊刺史府關押了起來,生死不知……
然而,膽戰心驚也好,如履薄冰也罷,官場上的規矩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迎來送往這一條。今日是貞觀十二年的九月二十八,十天前的九月十八,中秋剛過,這一干官員就在依依不舍和忐忑不安當中,擺了豐盛的酒席,備了豐厚的儀程,送走了他們的前任上司歐陽自輝。而今,新任的刺史大人,依足了官場的規矩來,他們又怎能不擺足了陣勢前去迎接
為什么說江志軒是依足了官場的規矩來的呢因為按照慣例,官員上任是要避開正月,五月和九月這三個月份的。因為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這三個月屬火。官員雖然為一方牧守,卻依然是皇帝陛下的臣子,而“臣”字。古音讀“商”,“商”屬金,而火又克金。為了不讓三五九這三個月的火,克了自己身為臣子的金,以免慘遭橫禍,所以要避開這三個月。
當然,這歪七拐八的說法,只是新上任和將要卸任的官員們,明面上冠冕堂皇的說法,連朝廷官方都是不認同的。實際上潛在的齷齪則是:三五九三個月,乃是一年中收稅的好時候,新任的官員,得讓離任的官員臨走前撈上最后一把,這才是本質……
而吏部下發的行文,卻是要求江志軒在九月一日便到任。江志軒原本是卯足了勁,要聽吏部的安排盡早上任的。八月二日他們便從京師出發,從京師到杭州,他們這一行都是騎馬或者乘坐馬車,最近的幾日還是乘船走京杭大運河順流而下,日行兩三百里那是輕輕松松。兩千多里的路程,即便是步行,到九月初一也應該到了。
然而,江志軒不知道。小小卻從一些雜文野史當中讀到了一些關于新官上任方面的記載。發現了這個潛規則之后,她又特意請教過爹爹李如松和姑父秦遺風。得知在官場,的確有這樣的潛規則,除非是碰到那種愣頭愣腦的二桿子新官,否則,大家都會按規矩來……
有鑒于此,在隊伍趕到一半路程的時候,小小跟江志軒提起了這件事情。江志軒自然不屬于那種愣頭愣腦的二桿子行列,幾乎是毫不思索的就同意了愛妻的建議,命令隊伍原地扎營。歇息兩三日之后,又向前趕個幾百里。然后又扎營。
不過這樣磨磨蹭蹭的,總要向皇帝老兒和吏部那幫老烏龜有個交代吧好在隨行護衛的騎兵統領,乃是李嗣業在左驍衛的生死兄弟。皇家侍衛的統領,又是和江志軒稱兄道弟的秦爽。這倆人都懂得官場的規矩,知道江志軒顧忌的是什么。于是兩人合計了一番,便分別上奏,說江志軒和小小夫婦,因為前面趕路太急,加之水土不服,身染疾病,只能放慢趕路的速度,邊趕路邊將養。
話說這天底下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是百官都想瞞著皇帝老兒的話,怕就只有這種官場潛規則了。所以,李世民根本就不會相信自己最為信賴的倆人,會合起伙來欺騙自己。雖然他心中焦慮蘇杭鹽鐵案,可也不好意思太過催促。而長孫皇后那邊,聽說小小一家子都病得不輕,也甚是著急,若非李世民的勸阻,指不定就派了御醫趕上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