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燙手山芋-《春光里》
第(2/3)頁
不一會兒,紅葉上了茶,悄悄盯了春瑛幾眼,春瑛沒理會,慢慢撥著茶碗蓋吹氣。李攸不耐煩了:“上完茶就下去,愣在這里做什么?!”紅葉慌忙告退,臨走前不甘心地看了立夏一眼,眼珠子亂轉,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來,這又是一個想要向上爬的丫頭,只不過,似乎沒那么單純……
李攸意思意思地請了一次茶,便給立夏使了個眼色,立夏非常配合地沖春瑛笑笑,從袖里掏出兩個棉花團來,塞住了耳朵,便轉身走到旁邊的書架前研究架板上的灰塵。春瑛看得目瞪口呆,啼笑皆非地對李攸道:“三少爺真會調理人,手下的姑娘一個賽一個的伶俐。”
李攸不以為然:“你道我在這家里容易么?她還算是信得過的,只是有些話不好叫她知道。”說罷便用一種控訴的目光盯著春瑛:“可惜。你居然去了東府!不然我何至于如此煩惱?信得過的丫頭不是沒有,但都只是在小事上伶俐,遇到大事,能聽懂我的話,又知道事情輕重的,除了你我就沒碰上過第二個!偏你又跑了!”
春瑛差點兒就要翻白眼了:“三少爺,這些話多說也無用,就算我想留在你身邊侍候,太太也容不得。我是在這府里無處容身了,才不得已到東府去的,你反說是我的不是!”
李攸無奈地嘆了口氣,轉身走到對面書架上,捧下一套厚厚的經籍,放到桌上,打開后,拿開最上面的兩本書,卻露出里面挖空的洞來。春瑛看著他從洞中取出一個紙面發黃的小冊子,心中暗道:常看到古裝電視劇中出現這種小機關,如今可算是見了真貨了!雖然安全系數有點低,不過似乎挺有趣,而且也不算費事,要不要回家后試著做一個玩玩?
李攸拿起冊子翻了翻,便嘆道:“都是你婆媽,如今這個藏東西的地方再也用不了了!”看了窗外一眼,才轉向她:“你是識字的,看一眼這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說罷將冊子遞給她。
春瑛猶豫了,這東西似乎是個麻煩呀?如果是什么秘密,她一接過來就等于是知情人了,想拒絕也難吧?
李攸不耐煩,一把塞給她:“磨蹭什么?就憑你那個性子,難道還怕我逼你干什么不成?!”
春瑛小心地捧住那冊子,看了封面一眼,那上面寫著一行小字:順安七年。下面還寫著一個“康”字。這是什么意思?順安七年她還沒穿過來呢,這個“康”字又代表著什么?她不解地望向李攸,見他沒有解釋的意思,只得翻開了第一頁。這一看,她就被驚住了。
這是本朝另一位十分低調安份的宗室親王康王爺的秘密賬冊,根據上頭的記載,至少在順安七年這一年里,他曾經送過大筆財物給恪王府和梁太師府兩家,而這些財物,則來源于外省四十多名官員的孝敬,其中文官官職最低的是縣令,最高的是一省布政使,武官最低的是千戶,最高的是鎮撫一方的宣撫使。單從這個賬冊上看,當年恪王府與梁太師府的勢力比想象中更大。
春瑛忽然記起,無論是康王還是賬冊中記載的官員,倒有一大半是不在幾年前的問罪名單上的,那豈不是說……
她倒吸一口冷氣,迅速望向李攸:“三少爺,這東西……可了不得!若是當年皇上動手略慢一些……”正因為皇帝的剿滅行動足夠迅速,在影響擴大前就制住了主犯,才沒驚動這些外省勢力,不然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李攸點點頭:“若非如此,我也不會進退維谷了。”望向春瑛的目光中帶了一絲欣慰:“我就知道你定能看出來,用不著我多費唇舌。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
春瑛沒功夫理會他的夸獎:“你是從哪里得來的?!”
“二嫂遷居府后小院時,從她的行李里找到的。”李攸淡淡地道,“那時二嫂被婆子們攙扶著走了,幾個丫頭都管束起來,二哥又嚷嚷著要把院子翻新,去一去晦氣,因此屋子里亂糟糟的,到處是人,二嫂的細軟也被人摸了不少去。我不過是去看個熱鬧,見有一只大箱子,半舊不新的,又不象是咱們家的東西,便問別人是什么。從前在這院里當差的晨兒,那時在那院里管事,便告訴我是二嫂子娘家在出事后悄悄兒送過來的,因為掛著大鐵鎖,箱子又是鐵打的,因此沒人知道里頭是什么東西。我這才知道那原來是鐵箱子,只是外頭貼著木板,看不出來。我當時便上了心,叫晨兒喚幾個人來,悄悄兒將箱子搬走,花了大半個月的功夫,才打開了。里面多是些珠寶財物田契之類的,還有梁家的秘賬,我當時通通交給父親送上去了,這一本小冊夾在一堆古人字畫里,我也沒留心,是前不久才翻出來,發現里頭的秘密的。”
春瑛捧著那本薄薄的冊子,只覺得沉甸甸的:“這東西要是送上去了,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這不過是一本賬而已,怕是梁家留著做把柄的,康王府肯定還有!到時候牽扯到的人就多了。其實這里多數人都不是逆賊的死黨,逃過了,也沒什么要緊。要是當時交出來,皇上也會覺得棘手。”李攸忽然覺得有些煩躁,“可是我們家如今的情形,如果不能拿出點東西叫皇上知道我們是忠心不二的,就會被踩到泥里去了!因此我也顧不得了,橫豎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人,當年既然依附逆黨,也沒少做搜刮民脂民膏的事,也算罪有應得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