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彭晨倒也不是真的完全不介意挨罵, 她只是知道挨罵這種事情,根本不以她的客觀意志為轉移。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她介意不介意,都會挨罵, 而不介意的話, 至少會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她想讓自己舒服一點, 所以也就選擇了不去介意。 好在拿獎這事雖然給她帶來了不少的爭議和罵聲, 但帶來的好處卻也是實實在在的。 要知道在拍攝《三十而已》這部電影之前,彭晨還需要自己去試鏡才能找到合適的劇本和角色, 但如今因為拿到了一個影后, 主動找她的電影劇本瞬間就變得多了起來。 就她從b國回到國內這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主動邀請她出演的電影就多達8部, 要知道很多演員, 可能一年也接不到8部電影。 當然大多數都還是文藝片,畢竟《紅梅》就是一部文藝電影。 彭晨如今走的路, 其實跟江斯言當初的路有點像。當初江斯言也是憑借文藝片起家的,不過他是在連續拍了好幾年文藝片之后,才慢慢轉型開始走商業路線的。 彭晨跟江斯言私下也會聊各自的事業, 江斯言也會站在過來人的角度上給彭晨提建議。當然也只是提建議而已, 并不會強迫彭晨一定要接受。 在江斯言看來, 如果彭晨是喜歡文藝片的話,那可以繼續拍文藝片, 但如果是為了保持逼格或者是為了立什么文藝女神的人設,那就沒必要繼續跟文藝片死磕。 畢竟演員最怕的就是被定型。 就連他自己,其實也是在這方面吃過虧的。之前就說過,江斯言當初其實也是演文藝片出名的,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找他出演的都是文藝片, 甚至很多還是同一類型的角色。那時候他還是個剛出道不久的新人,在公司還沒有太多話語權,所以也沒得選,以至于有那么兩三年的時間里,他一直都在拍文藝片。 雖然每次他都盡量挑戰不同的角色,哪怕兩個角色之間有相似之處,他也一定會用不同的表演形式來演繹和處理,但大眾還是逐漸形成了“江斯言只能演好文藝片”的刻板印象。 以至于他后來花了更多的時間,才糾正了這一點。 江斯言:“我不是說文藝片不好,商業片好,我只是覺得,如果可以不用某一種類型的角色或者某一種類型的電影來框住自己,那絕對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畢竟作為演員,歸根結底還是要想辦法去拓寬自己的戲路的?!? 彭晨完全贊同江斯言的說法,所以挑選劇本的時候比之前更認真謹慎。 好在也沒人催她,所以她完全可以慢慢挑,慢慢選。 而且這期間她還跟江斯言的母親通了一次電話。 江媽媽很早之前就猜到自家兒子有喜歡的女孩子了,只不過問了好幾次這姑娘是誰江斯言都避而不談,只說以后會知道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