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子元沒進去,可家中的那幾位老仆雖說當年都沒有正眼瞧過他,可大部分人卻都認出了他。只是這位老人見到這個五兒子,都到了門外也沒有進家門,甚至就連號好的房子都搬離了。他這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對這個家存在多少的怨恨。 在李子元指揮部隊開始進行剿匪作戰(zhàn)之后,他就一直在始終關注著,自己這個之前從來沒有正眼瞧過的五兒子。從解放軍剿匪的手段,以及那些蓋著這個五兒子大名的布告中,他看出自己這個兒子絕對不是一個善茬子。 至少那股子狠勁,自己無論那個子女都遠不如。也算是川軍老將出身的他,雖說在軍閥混戰(zhàn)中是一個失意者,可不管怎么說也是一個軍人,而且也做到了北洋政府正兒八經的少將師長。可不是川軍自己授的,出了四川就沒有人承認的少將,老人這點軍事眼光還是有的。 此次李子元的剿匪作戰(zhàn),無論是軍事部署手段,還是速度和部隊調動的效率,還有雙管齊下的軍事政治同時解決手段。以及最后的殺一儆百,殺一群猴子給雞看外加斬草除根的做法,饒是這位老人也是軍人出身,也不能不說做的真漂亮。 但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一直在協和讀書,始終沒有和家里面聯系,自己還以為她遭遇了不測的大女兒回來探家。他才知道大女兒不僅還活著,還在華北就參加了八路軍。最關鍵的是,他從大女兒口中得知了李子元這些年,究竟經歷了什么。 那么小的一個孩子,就跟著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差一點沒有餓死在草地里面。即便是這樣,也始終都沒有回頭,足見這個兒子對這個家有多恨。他一個小孩子,要是真當了逃兵,誰還能為難他怎么的? 他也見過被俘的紅軍傷病員,那些老兵一個個骨頭都相當的硬,幾乎沒有一個屈服的。有些時候他都不敢相信,就這么身上穿的破破爛爛的軍隊,能打垮他們川軍十幾萬人的圍攻。甚至他認為如果他當年的兵,能帶成這個樣子,他絕對不會是一個失敗者。 可那些畢竟都是老兵,受那邊教育時間多,死硬也是正常的。可自己那個五兒子,當時才當紅軍多長時間,要說受到多少教育他不信。可那種條件下,他居然就那么跟著走了下來。明擺著寧可餓死,也不愿意回頭。這位老人這才知道,這個家對這個兒子來說意味著什么。 而自己這個當年豆芽菜的兒子,在抗戰(zhàn)之中打鬼子一日三驚。大女兒描繪的那些戰(zhàn)斗,也曾經是軍人的他,自問是打不下來的。一個團傷亡七成還沒有崩潰,帶出這樣的部隊,沒有一點手段是根本就做不到的。 面對著這個可以說全新的兒子,老人其實也不知道該如何相處。不過他也知道,即便有大女兒帶著自己去,可依照這個兒子之前的態(tài)度來看,非但不見得會與自己相認,甚至給自己吃閉門羹的可能性都很大。 也曾經是軍人出身的這位老人,知道越是在戰(zhàn)場上表現出色的人,骨子里面越是那種強硬的,寧折不彎的人。這個兒子對這個家,對自己已經是成見極深,想要改變是不可能的。只能讓他的上級幫著自己勸說,所以才有了臨出發(fā)時候那封電報。 他與西南軍區(qū)的軍政首長都不陌生,現任軍政委員會的那位一二九師師長,在川軍的時候曾經當過他的部下政委則更加的熟悉了,當年出川赴法勤工儉學的時候,當年還是旅長的他,還資助了一筆路費。軍區(qū)司令員,也是自己當年在川軍中的同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