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原來輕武器還是以七九和六五口徑為主,只是補充了一批蘇制*的武器。也全部換裝為清一色的蘇制武器,全軍上下除了部分干部使用的駁殼槍,以及警衛員使用的*之外,其余的雜牌武器已經全部被淘汰。 其實對于部隊來說,交回去手中的中正式和三八式步槍,換裝蘇制莫辛納甘步槍并不情愿。蘇制步槍固定式的刺刀,讓部隊本身并不習慣,對于部隊來說也實在太過于笨重了。而且蘇制步槍,并未比中正式和三八式性能改變到那里去。 蘇制輕機槍,也被戰士們認為太過于笨重了。與捷克式相比,除了四十七發彈盤攜彈量要大一些之外,其他的都是那么的笨重,尤其轉移和沖鋒的時候。蘇制*和蘇制郭留諾夫重機槍,戰士們倒是很喜歡。 盡管部隊在內戰時期,曾經繳獲過抗戰時期蘇聯援助給那邊的武器,以及從偽軍手中也繳獲過同類的水連珠和轉盤機槍。至少對于李子元這個軍長,以及何三亮這個師長來說,蘇制步槍和輕機槍,甚至重機槍都不陌生。對于這些輕武器的優缺點,都是心里面有數的。 可再好的武器,彈藥沒有保證也是枉然。尤其是全軍已經開始全面換裝蘇制武器,國內七九子彈產量越來越少,轉為生產蘇制輕武器彈藥。而日式的六五和七七子彈,以及駁殼槍彈,則干脆只能使用庫存。再加上多年養成的服從性,所以部隊還是按照命令換裝。 不過換裝的只是輕武器,至于炮兵的武器還是以國造八二迫擊炮、晉造三六式山炮為主。只是補充了一部分的蘇制*炮,以及蘇制七十六點二毫米野炮。不過一些作為戰利品的美制輕武器,卻被李子元給保留了下來,配屬給各個偵察部隊使用。 部隊全部完成了換裝,輕武器裝備第一次做到了口徑完全統一。不再是以往一個軍內部,輕武器彈藥都無法通用。六五子彈打光了,其余使用七九子彈的部隊,干瞪眼沒有辦法接濟。就算上級補充的彈藥一時運不到,但軍里面可以自己隨意的調整。 這對于一向繳獲什么,就使用什么武器的解放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至少不用一到戰時,步槍子彈就要籌集多種口徑。甚至出現新兵,將漢陽造步槍子彈,裝填到了中正槍中,造成槍支損壞的情況。 蘇制武器不管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點,但做到了全軍口徑統一,而且補充有保障。這對于入朝時候,單單步槍口徑就達到了七八種的志愿軍來說,后勤壓力一下子減輕了許多。不用在為了一些子彈缺乏,但卻無換裝武器的武器,幾個軍區翻山倒海的翻庫底子以便調劑彈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