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即使如此關系,李源仍能管住嘴巴,不該說的絕不多說。 唉…… 陳晨暗暗嘆了口氣,心底莫名有些惆悵。 …… 李源剛才說的大禮,實際上是一份情報,這份情報是這樣的 第一,北約將于三月下旬對南斯拉夫進行空襲,通過武力方式解決科索沃問題。 第二,美國將在這次戰爭中實驗最新型的隱形轟炸機。 陳晨最初聽到這件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太荒謬了。 荒謬的不是北約可能對南聯盟展開軍事行動,而是李源是怎么知道的。 作為一線情報人員,陳晨對國際形勢有著很深刻的見解,從一月份的拉查克屠殺發生后,她就預感到北約可能會對南聯盟采取軍事行動,但是即使結合已經掌握的情報,也只敢用“可能”這種含糊的字眼,更別說提出一個具體的時間了。 而李源則十分肯定的告訴她“三月下旬”。 “三月下旬”,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要知道有關部門此前的分析結論是北約有可能在“下半年”對科索沃地區采取軍事行動。 陳晨不知道李源為什么如此肯定,但他的態度讓她不敢怠慢,畢竟這個男孩身上已經發生了太多神奇的事,再多一件也并非無法接受。 陳晨在第一時間向上方做了匯報,當然,她并沒有隱瞞李源的爆料人身份。 陳晨認為這是有必要的。 作為一個情報人員,她無法對國家撒謊。 換句話說,她對李源撒了謊。 這讓她平生第一次感到內疚。 …… 陳晨內疚的不是撒謊本身,而是謊言背后代表的意義。 著名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最原始且最強烈的情緒就是恐懼,而最原始且最強烈的恐懼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李源無法解釋情報來源的“斷言”也許用“預言”更恰當些放在中世紀估計會被當成巫師綁到火刑架上燒死。即便放在現在,這種未知仍舊令人感到恐懼。 如果預言落空還好,倘若真如他所說,相信很多知情的人會感到寢食難安。 陳晨明白這個道理,她相信李源也懂這個道理,因而更加無法理解。 難道真像他說的那樣,理由是“為你爭取個更好的出路”? 理智告訴陳晨,這只是個借口,不過她不得不承認,她心里是有些感動的。 這種感動的情緒,已經多年未曾出現過。 …… 陳晨小心掩飾著內心的波動,裝作不經意的對李源說:“前兩天我跟馮婉聊了聊,你忍心把她一個人扔在美國?” “我也沒辦法啊。” 李源無奈的說:“美國那邊還留著一攤子事,總要有人主持大局,想來想去,除了交給她,換誰都讓人放心不下。” “聽她說,你國內也有一堆事情……” “說起來就頭疼。” 李源揉著太陽穴說道:“說白了還是缺人。” “嗯。” 陳晨點了點頭,猶豫了一下,說道:“你覺得我能做什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