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臣被皇帝的怒喝嚇得連忙跪地,“陛下,敵軍勢大,我們恐怕需要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等你們從長計議出來,朕的江山恐怕都已不保!”皇帝氣得渾身發抖。 另一位大臣見狀,也鼓起勇氣說道:“陛下,或許我們可以派遣使者,與敵軍求和。” 皇帝冷哼一聲,“求和?那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朕軟弱無能?朕的江山,豈容他人踐踏!” 群臣們面面相覷,再次陷入沉默。皇帝看著這群束手無策的臣子,心中充滿了絕望。“朕的朝中,難道就沒有一個能為朕分憂的人嗎?” 就在這時,一位忠臣挺身而出。他名叫李忠,是朝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李忠面容堅毅,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有一人舉薦,或許可解當前之危。” 皇帝微微瞇起眼睛,看著李忠,冷冷地問道:“何人?” “蕭王爺。”李忠毫不猶豫地說出了這個名字。 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 此刻蕭京墨的名字可無法提,誰不知道蕭京墨剛被壓入大牢。 皇帝的臉上晦暗不明。 李忠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開始闡述他舉薦蕭京墨的理由。“陛下,蕭京墨雖年輕,但他智勇雙全。在以往的戰役中,他總是能夠洞察敵軍的弱點,制定出巧妙的戰略。他不僅有勇有謀,而且對國家忠心耿耿。如今敵軍壓境,我們需要一位有魄力、有智慧的將領來帶領我們的軍隊,蕭王爺才是克敵的人” 皇帝沉默不語,心中仍在猶豫。他知道,在這個危急時刻,他需要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如果他選擇相信蕭京墨,給予他重任,那么國家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如果他選擇錯誤,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皇帝猶豫不決的時候,又有幾位大臣站出來支持李忠的舉薦。他們紛紛講述了蕭京墨的過往功績,以及他在百姓中的威望。這些大臣們的話讓皇帝的心中漸漸有了一絲動搖。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朝廷也應該給其他武將一些機會。 但是至于讓誰去,卻遲遲沒有答案。 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皇帝的心情也變得更加復雜。 他看著下方爭論不休的群臣,心中感到無比的疲憊。他知道,無論他做出怎樣的決定,都將承擔巨大的風險。 “夠了!”皇帝再次怒喝一聲,“你們吵來吵去,可有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群臣們立刻安靜下來,再次陷入沉默。皇帝看著這群臣子,心中充滿了無奈。他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他不能再猶豫不決了。 皇帝沉思了片刻,終于做出了決定。“傳蕭京墨進宮。” 命令下達后,朝堂上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群臣們都在等待著蕭京墨的到來,他們不知道這個年輕人能否承擔起國家的重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于,蕭京墨在侍衛的帶領下走進了朝堂。他身著囚衣,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