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退朝后,工部尚書袁慎來到御書房。 “陛下是否要將難民遣入京都之外的各州?”袁慎問道。 早朝上,楚鳳歌只是說有了主意,卻沒說是什么辦法,于是退了朝,袁慎便來找皇上詢問難民的處置辦法。 “自然不是,朕另有主意!”楚鳳歌道。 寒冬將至,倘若現(xiàn)在將云州難民趕到別的地方,不知道還要傷亡多少人,到時必定民怨沸騰,若是別有用心之人再進行挑唆鼓動,說不定還要出更大的事情。 何況他還需要這些難民。 楚鳳歌道:“讓工部查勘該動的工役,叫這些難民去修城,竣河,還有京都的水渠,多少年沒修過了?朕還要建大乾不夜城,也需要人。” 此話一出,袁尚書眼睛一亮,這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之法倒是不稀奇,前段時間楚鳳歌讓他負責(zé)江淮重建也是用的以工代賑,當(dāng)然,此法也不是楚鳳歌首創(chuàng),數(shù)百年前有位齊景公也用過以工代賑之法。 “如此一來,借急需之工,養(yǎng)枵腹之眾,兩全其美!”袁慎道。 這般,也不用擔(dān)心難民吃飽了飯沒事干,反而惹出事端。 楚鳳歌道:“大乾不夜城得加快,曹安,待會讓人到城外計工招募,每人每日三升米,月俸二兩銀子,去修建大乾不夜城!銀兩便從朕的內(nèi)帑拿。” “是,皇上。”曹安應(yīng)了一聲,去了。 袁慎道:“對于城外那些難民而言,每日三升米就足夠了。” 楚鳳歌笑了笑:“朕要他們干活,也要民心,何況,朕也做不到那般的黑心。” …… 于是接下來幾天,朝中諸公便發(fā)現(xiàn)了驚奇的一幕:司禮監(jiān)的太監(jiān)到了城外領(lǐng)了一大群的難民,每日都會在城東的一塊荒地勞作,似乎是要修建什么宮殿。 也不知道是誰傳出的消息,很快所有人便知道陛下要建造一座大乾不夜城,才讓這些難民去建樓閣亭臺。 “利用難民修建什么大乾不夜城以供取樂,當(dāng)真是昏君!” “我還道昏君有什么好辦法,原來只不過是為了自己取樂。” “值此災(zāi)年,還要建造宮殿取樂,勞民傷財!” 一時間,一些大臣搖頭嘆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