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共赴縣府,籌劃運鈔-《陰極劍訣》
第(2/3)頁
吳遠江話鋒一轉,眼神冷冽而鋒利,穿透了昏黃的燈火,直刺縣令的心臟:“劉漢商一事不知道縣公是怎么處置的?”
縣令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小心翼翼說道:“劉漢商雖是一草民,但他草菅人命,聚眾為禍一方,依律抄沒家產,男子流放充軍,女子沒入教坊司為妓,其余匪眾斬首示眾,官府出銀子安撫受害家屬。”
“縣公,前幾日你還是一副倨傲不屑的樣子,今日就得慷慨下士了起來,”吳遠江笑了,非常好奇縣令的態(tài)度是怎么轉變的:“前倨后卑,令人十分好奇。”
縣令擦擦額頭的細汗陪笑道:“少年時我也曾立誓若他日為一方官長,定要清平人禍,為民作主,不想?yún)s與虎為倀多年,壯士一劍挑了下官的眼睛和耳朵,下官這才翻然醒悟呀。”
凌大海緩緩站起身,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縣令大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今日我與吳大俠前來,正是為了那件大事。”
縣令聞言,臉上的神色由驚轉喜,他急忙揮手示意左右侍從退下,隨即目光中閃爍著期待與激動,看向一旁的吳遠江聲音帶著一絲喜悅:“有了吳大俠鼎力相助,這件大事定能馬到功成!”
吳遠江微微皺眉,似乎對縣令的樂觀并不完全認同,問道:“縣令大人,凡事不可過于樂觀,須知江湖險惡,人心難測。敢問是什么大事?”
縣令的臉上滿是憂慮,嘆一口氣,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沉重:“吳大俠,此事非同小可,我便與你直言不誨了。”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說道:“過去的三個月里,我鳳陽縣發(fā)往武昌府的官銀,已經(jīng)被劫了三批,共計八萬兩官銀。幸得天恩浩蕩,我才能戴罪立功,這次是將十萬兩寶鈔從鳳陽送到武昌府,若是被劫,這次下官就難逃一死了。”
吳遠江站在對面,十分不解地問:“鳳陽縣與武昌府相隔千里,為何要長途跋涉把這十萬兩寶鈔送過去?”
縣令深吸一口氣,說道:“寶鈔調度,也是為了天下百姓,寶鈔局不得不如此行事。若寶鈔濫發(fā),銀價物價必將動蕩,民不聊生。因此,寶鈔之調度,必須由朝廷統(tǒng)一掌控。”
凌大海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寶鈔局果然深思熟慮,可縣令大人既然如此,為什么要交給小民運送?”
縣令苦澀地笑道:“一連三次被劫,我也不想人頭不保,這次分明暗兩條線,官府押送為明線掩人耳目明修棧道,實則鏢局押送為暗渡陳倉!”
凌大海欲言又止,只好說道:“確是妙計。”
縣令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苦澀與無奈:“總鏢頭過獎了,官府與你們泰源鏢局也有不少來往,運送寶鈔這件大事早就該請你們幫忙,”說到此處,縣令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這次運送十萬兩寶鈔,需要一個能鎮(zhèn)得住場面的人物。”
凌大海看了看吳遠江對縣令說道:“大人放心,我泰源鏢局必將十萬兩寶鈔完好送到武昌府,定不辱使命!”
縣令站起身,走到凌大海面前,雙手緊緊握住他的手,神色激動:“好,好,好!”轉身拿起茶杯說道:“我以茶借酒敬兩位一杯,呃,敬三位一杯!”
吳遠江舉杯與凌大海冷風示意,飲了這杯茶放下杯子問道:“費這么大一番功夫運送幾張紙,倒也不必吧?把十萬兩寶鈔燒掉,另在武昌府印制十萬兩不就可以了?”
縣令正色道:“寶鈔乃國之重器,絕非兒戲!每一張寶鈔都是朝廷寶鈔局精制,有特殊印制方法,文字,花紋,格子都會提前印好,需要多少面額就用金粉印制,每張寶鈔都有其編號,統(tǒng)一由寶鈔局發(fā)行,并且每張寶鈔的編號與府庫中記錄相符,以防偽造,同時還需要記錄寶鈔流通,亦是朝廷財政的命門,我們必須時刻掌握其流向,方能有效調整地方稅收,保證銀價與物價的平衡與穩(wěn)定。最重要的還是以此為據(jù)向地方征稅的依據(jù)。”
凌大海與吳遠江默然,這些東西顯然不是大老粗懂的。
縣令又與凌大海吳遠江一番密談方才確立了行動方略。他坐在那張雕花的紫檀木椅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扶手,心中又仔細盤算了一番。
凌大海和吳遠江站在一旁,他們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有些模糊。
縣令深思熟慮一番終于又開口:“此事非同小可,我們必須步步為營,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凌大海微微頷首,他的臉上沒有多余的表情,只有一種堅定和決絕:“大人放心,我等定會全力以赴。”
吳遠江則是面色略為沉重,心里說道:“這世上之事,哪有萬無一失之說?我們只能盡力而為而已。”
夜空中星斗交相輝映,縣衙的大紅燈籠在風中搖曳,投下斑駁陸離的光影。宴畢,縣令面帶微笑,但眼中卻難掩憂慮,他親自將三人送至大門外,仿佛是在送別即將踏上生死未卜之路的勇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