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佩戴金絲邊眼睛。 穿著黑色制式西服,頭發(fā)亂糟糟的年輕男子走到易懸身邊,與記憶中的長相一對比。 確定身份后。 坐到易懸身邊:“你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總部404研究所特邀教授,我姓韓,你可以叫我韓教授。” “哦哦哦。” 飛機正在起飛。 除去這個自稱韓教授的年輕男子。 再無一人乘坐飛機。 易懸就知道,是那個所謂的總部安排這個韓教授與自己單獨見面,絕對別有用意。 “你看起來和楊隊描述的不一樣。” 韓教授推推眼睛,從公文包拿出一沓文件和一個筆記本電腦:“易懸,性別男,年齡按照戶口記載是22周歲,祖籍濱城。2016年父母雙亡,2018年因為躁郁癥,分離性人格障礙被送進濱城市仁愛精神病醫(yī)院進行治療。” “于2020年10月出院。” “靠政府救濟生活,曾工作于濱城市第一中學。 “生活中關系親密的有叔叔陳子昂。” “陳子昂,時年四十一歲,時任濱城市道外分局刑警一隊隊長,經驗豐富,是分局查案能手,有足夠多面對靈異事件的經驗,曾輔助于上一任濱城特殊案件負責人張晨。” “陳子昂媳婦李淑一,是你的嬸子。” “沒有你嬸子照顧,你性格可能會更加極端……因為你在精神病醫(yī)院住院的時候,曾有暴力傾向。” “醫(yī)院醫(yī)生都控制不住你。” “你嬸子來了,你才乖乖聽話。” “按照當時醫(yī)院醫(yī)生所說,你的分離性人格障礙分裂出兩個人格……一個自稱易懸,一個自稱漩渦懸人。” “兩個人格不分主次。” “但是思維方式不一樣。” “如果不對你平時生活習慣不了解的人就看不出來。” “比如,會抽煙的是易懸人格。” “不會抽煙的是漩渦懸人人格。” “而具有暴力傾向的是易懸人格。” “并且……你八歲在上小學的時候,曾經因為身體原因住過院……但是同一時間內你班上那個經常欺負你的小男孩和你一起被送上了救護車。” “最后不治身亡。” “當時警察調查案件的時候。” “在你書桌里發(fā)現(xiàn)了那個小男孩的畫像,畫像周圍密密麻麻寫著無數(shù)個死字……不過當時有足夠的證據(jù)說明那個小男孩的死與你無關,所以這件事后來不了了之。” “最為關鍵的是你的父母。” “死亡原因成迷。” “至今警方都沒找到他們的尸體。” “只知道他們曾在死亡前給陳子昂打過電話,囑托他照顧好你,并且要年年在濱城臥龍崗公墓上墳。” “后又在2021年6月初。” “銅山靠死后,這個和靈異有關的直播間繼承到你身上,通過這個直播間,你成為了御鬼者。” “在張晨協(xié)助下解決夢魘鬼靈異事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