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之前去過平城農場,平城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多,農場大也不稀奇。 但京市人口不少,能在京郊有這么大的農場,確實不容易。 看到了目的地,眾人也不耽誤,趕忙加快腳步,很快就來到了農場的大門。 經過登記和一系列的“安檢”,確保沒有不該有的東西被帶進去,學生們才真正被放行,進入到農場里面。 農場的工作人員給學生們安排了幾位老知青帶隊,為他們提供住宿和工作。 進到農場深處學生們發現,農場里除了大片田地外,還有幾個小型工廠和一個養豬場。 不過可能是正值春種,工廠里面很安靜,大部分人應該都去地里上工了。 距離工廠五百多米的地方是農場的工人宿舍。 五排房子整齊的排列著,每個房前都有一小片菜地,看著好似一個小村莊。 帶領夏露瑩她們的知青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姐姐,姓薛,叫薛紅英,她來農場五年多了,如今已經是毛刷廠里一名技術工人,不和其他知青住在一起。 她將夏露瑩她們安排在了東邊幾間空置的房子里,雖然也是大鋪炕,但勝在寬敞干凈,環境比在鄉下好很多。 來到寢室,眾人簡單地整理了一下行李,就都跟著薛知青去了地里。 很快,他們就又被狠狠地震撼到了。 不愧是京都,在這個大部分地區都是人工種植的時代,京郊農場里除了大量的勞動力外,還配備了近二十臺拖拉機。 如果是在夏露瑩上輩子,那這些拖拉機對于這么大的農場來說可能有些少了,甚至因為功能的老舊而顯得累贅,但在如今這些拖拉機卻是令人羨慕的存在。 劉小玉看得眼睛都紅了,他們周圍幾個生產隊都湊不出來一臺拖拉機,而現在一個農場就有這么多。 幸好她現在上大學了,要不然哪看得到這樣的場面。 等畢了業,她一定得讓她爹好好謀劃一番,看能不能給她分配到好的工作崗位,可以為家鄉做些貢獻,爭取讓他們生產隊也早早用上拖拉機。 其他人倒沒有劉小玉想得這么多,只是覺得有拖拉機,他們也可以輕松一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