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這件竹蜻蜓玩具,卻是打破了這個刻板觀念,一下將阿斯利康教授等人帶到了另一個次元級別。 “OH!MY!GOD!” “怎么會沒有斷口?” “500倍放大,這都到‘繆(0.1絲)’一級了!機械加工按理說不可能突破這個精度才對!” “除非是半導體工藝……”阿斯利康教授頭皮發麻地看著畫面喃喃自語。 等到眾人意識到這件玩具的精度,已經超越了傳統認知上的機械加工精度時,阿斯利康教授這才讓助手繼續換測試設備。 這一次,直接從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上到了倍數更高一個層次的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 這種級別的顯微鏡,能夠結合電腦算法成像,一次性放大到X100萬倍,去獲取檢測物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可是隨著助手不斷調高倍率,從X500一路拉高到X10000,那印象中的金屬斷口始終沒有在畫面上呈現。 如此令人細思極恐的一幕,差點讓阿斯利康教授都破防了! “Unbelievable!” “突破萬倍了都測不到斷口!” “華夏的機械加工精度,都領先到這種水平了?” “這才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綜合硬實力?” “到底是用了什么工藝?” 阿斯利康教授整個人都愣住了。 一直到邊上做測試的助手提醒道:“教授!要不試一下,直接要上高角度環形暗場成像系統,直接測它的原子尺度!” 阿斯利康教授聞言立馬來了精神,高聲道:“就用HAADF-STEM,我就不信原子尺度還發現不了它的斷口!區區一件金屬加工品,又不是半導體晶圓……” 所謂的高角度環形暗場成像系統,是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的一個核心功能,可以通過發射電子槍(FEG)產生極細的電子探針掃描樣品的表面。 這種技術理論上的分辨率可以做到 0.05–0.1納米,足以分辨大多數元素的原子間距。 通常這種技術都是被應用在半導體領域或者物理研究當中,很少會用在機械加工領域制品的分析。 畢竟半導體的晶圓成分里的硅(Si)晶體中原子間距才達到0.23 nm,恰好就在這套成像系統的檢測范圍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