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08章 京畿五道與教育卿-《上命昭唐》


    第(2/3)頁

    “何人為可?”

    “中書侍郎陸扆、祠部郎中獨孤損。”王摶建議道:“從使從尚書諸司挑選,臣明日便提交名單。”

    “準奏。”圣帝不假思索。

    說過這事,韋說又行了個禮:“歸義軍和肅州也不能拖了。臣請盡快挑選名望奔赴敦煌、肅州,對張承奉、龍部發出通牒,示以信譽,敦促入朝。”

    “未見其可。”徐彥若插話道:“臣主持河西時曾屢次私下寫信、遣幕僚勸其納土。兩方雖禮待,言辭恭敬,但一提納土入朝,便顧左言它。發通牒,臣擔心會當即串聯作亂。李賊新退,朱賊復陷東京,不宜在西方有事。有事也鞭長莫及,難道還西征?”

    “不。”圣帝搖頭道:“就這幾日,遣使通牒。我愿以尚書和侯爵征之,作為最大誠意。拒不服從,就只有討殺。把我的意思給他們描述清楚。山高的確皇帝遠,但不是十萬里,我走得到。如果放不下,就想想李弘道高宗益。”

    徐彥若嘆了口氣。

    這兩家的心思,他再清楚不過,想的還是朝廷不可能千里迢迢討伐到肅州、敦煌,通牒一下,必然面對戰爭。

    打吧,不見見血,這些人不會死心的。

    “還有巴蜀。”鄭延昌老神在在,環顧道:“崔益雖然控制了綿、遂幾州,進抵成都郊外,但遲遲奈何不得張虔裕之輩。臣請委崔益為東川節度,復張虔裕諸賊職務,就此見好就收,息事寧人。否則這么混戰下去,俟天下平,蜀人也絕戶矣。”

    圣帝沉默不語。

    理智告訴他,可以。畢竟也拿下幾州,雖然在崔益手里,但他總好過其他軍頭。可僥幸心又讓他想再等等,萬一某日崔益就打進成都了呢。

    “為生民計,臣附議。”中書舍人李燕贊同道:“艱難以來,蜀人為國付出至多至忠矣,讓他們過幾年安生日子吧。被叛軍占據就占據,以后徐圖收復。巴蜀易守難攻,但地形同樣也決定了蜀地軍頭想打出來也極難,威脅性聊勝于無,姑息姑息也無妨。”

    “也罷!”圣帝一拍蓮花座。

    比起后世被王建全據,眼下蜀地局勢,其實已經很好了。再奢求太多,怕是上天都會反對吧。

    談完這幾件事,君臣中場休息。

    趙嘉見一時沒人提正題,湊趣道:“圣子圣女多已周歲,萬壽長樂,臣請擇日冊封沒名頭的諸王公主。”

    王摶也道:“已封諸王春秋漸長,再待在宮中,于制不合,宜赴十王宅。另,德王已是婚姻之齡,婚事也該籌備了。”

    圣帝心中一動,笑道:“是該封了………名號怎么給?”

    “是這樣。”王摶喝了一口茶,道:“國朝制度上,什么王都可以封,并無禁忌,但礙于各種現實,有潛規則的講究。”

    “細說。”圣帝抬抬下巴。

    “一是父子不同王,不同名。”王摶解釋道:“譬若圣帝潛邸的壽王,可以給子么?可。但為何不能?名也。暗示意味太重。朝野有的是蠢貨與鉆營者,一見如此,必生異心。”

    “二是名不輕授。何也?子憑母貴,母憑子貴。封號要與母出身貼切。”

    王摶侃侃而談:“我朝行封,大約五類。一是大國,如魯、衛、鄭、楚、齊、晉、吳、宋,這些要么是邦周姬姓諸侯的高爵,要么是圣王賓客,功臣,是最尊貴的一類。”

    “其次是小邦,如徐、蕭、隨、鄧、蔡、曾、梁。”

    梁王看了看王摶。小邦,這意思,封他時覺得阿母不怎樣?唔,阿母當初雖然位在樞密,備受寵愛,身份只是個女御,蓬萊殿的起居宮官。若無圣帝,大概在掖庭無名而終了………

    “我朝皇室人丁興旺,光古國名不夠封,就有了州名。譬若德王,以德州為名,延王李戒丕,以延州為名。”

    “然后便是韓、趙、魏、代、夏、陳、燕一類。這些要么多出篡臣,要么多出混世魔王,與人不祥。朝廷不怎么封。”

    “最后就是秦王。”王摶總結陳詞:“也能封,只是和尚書令一樣,太宗下克上的名頭便是這個,寓意不好…………”王摶吞吞吐吐:“故列圣忌諱,不敢亂封。”

    “哦?”圣帝笑:“不是為避諱?”

    “不然。”鄭延昌慢悠悠道:“靈帝以遂王登基,遂王在封。高宗以晉王登基,哀帝之子普也封了晉王。不過影響確實有。秦王號,除非作為立太子的風聲封給某王,否則也是隱喻大的問題。”

    “至于尚書令,避諱是其次,主要是權重,借其名闕之。《會要》所謂:尚書國政樞密皆委中書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是也。若說避諱,太宗任過的職太多了,早就都諱。圣帝踐祚前還領過幽州節度使,難道也避諱?”

    “高才!”圣帝欣然道:“若要給某王貴號,怎么操作妥善?”

    圣帝一張嘴,鄭延昌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牛頭不對馬嘴道:“何淑妃、趙貴妃之子是州名、小邦,九妃已下封不了大國。”

    “若是封妃子,其實簡單。”捻著胡須的李溪道:“給某妃之子重號,則其他九妃至少有一子都改封重號即可。比如某妃之子王楚,德王改封晉王,梁王改齊王。”

    圣帝不悅。

    對自己這種愿意遵守規矩的皇帝,面對體制,想謀點私利,還是太難了。

    罷罷,就現狀吧。

    圣帝不想給這破房子煽風點火,弄出一堆楚王齊王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只是一想想,朝廷這么忌憚,生怕搞出內亂,也足以說明后宮也是無情的。犯了她們的利益,只怕同樣能心生怨毒殺害。自己固然虛偽,淑妃這些女人又何嘗不虛偽。

    不過也沒法,人在江湖飄,政治,就是不斷的碰壁,妥協,互相口蜜腹劍。

    以后就在商言商,秉政唯政吧,不講感情。

    “所議事,盡快籌備。”圣帝坐了起來,沉聲道:“一連串的內外革新,關系到將來的圣唐面貌,朝野格局,勿令失望。”

    “臣等敢不慎與!”眾人直身應道。

    “圣帝,河東使者已入關,不日抵京。”韋說提醒道:“還需早做準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