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東軍進發(fā)-《上命昭唐》
第(2/3)頁
此次入長安,除了內外軍本部,軍府屬下各路外鎮(zhèn)兵的汴軍精兵猛將,更有團練,招安盜匪,男女民夫,大量畜力牲口。汴府最后的實力,掃數發(fā)動。步騎軍、馬步軍足足八萬,其他人員無計。軍資消費經過朱友文竭力拼湊,可以支撐半年,就這點東西,都已將汴梁為之一空。
朱大郎瞥了他一眼,苦笑了:“小問題,巢蔡吃得肉,諸侯吃得肉,俺們也吃得。”
發(fā)號施令之前的閑聊,隨著朱大郎終于起身,而告終止。
朱大郎按著腰間玉帶緩緩走下龍座,在殿道中間踱步:“汴宋子弟煎熬如許,多話俺就不說了。李匹夫是威勢復振了,可也是相對而已,其實也衰微虛弱。若真的很有實力,早就殺俺們了,何至于洛陽被俺奪回,裝作沒看見?如今他大軍已西去千里,單單王子美、王從訓這幾個賊廝鳥,領著三五萬人馬,有得打。”
文武百官,都打起了精神。
李皇帝敢如此冒險遠征,留守軍就絕無在長安城周圍野戰(zhàn)的能力。只要能入關,沒有打不勝的道理。而留守軍的強項在地利,弱點在軍人雜蕪不起,潼關道武關道兩路進擊,但凡能開條小路進去三五千精銳,局面就打開了。
朱大郎看了一圈,和群臣火熱的目光一碰:“再入長安,就在今日!某已有方略,諸將聽令!”
諸人這時候都一起挺直身,按劍跽坐,探身同聲:“謹受命!”
朱大郎神色安祥,他也是宿將了,各處山河地勢,各路人馬全在心中,都不需地圖卷宗就能隨口道來:“衙將順義軍都頭高季昌,毅勇軍都頭朱友倫,驍勇軍都頭王黃文靖聽令!”
嘩啦幾聲,三人按劍而起。
“爾輩三軍結成大隊,由洛水乘船而西,以堂堂之師,由虢州之盧氏縣直抵商州,若王師求戰(zhàn),但憑寨而守,不得輕易野戰(zhàn),以免敗陣挫銳,但等而已。等俺潼關施加壓力,王師留守軍少兵雜,俺猛攻一月,必然有撼動之勢,到處呼叫援軍,屆時再侯令,伐武關道!”
“喏!”三軍將校和朱友倫三人一起叉手。
“保勝軍都頭王檀,將作監(jiān)官杜廷隱,接令!”
兩人不發(fā)一聲,只是站起。
“保勝軍并將作監(jiān)匠,領民夫團練兩萬,屯駐閿鄉(xiāng)黃巷阪后路,控扼黃河,伐木造船。但觀察時機,偷渡黃河,逆流入渭,發(fā)戰(zhàn)渭水入河之灘頭,直取長安!”
說完,朱大郎微微失神一下,下意識思考起怎么突破渭水,又轉頭看向正跪得筆直,渾身緊繃的張繼隆,大聲下令:“余部留守軍,全部交由你節(jié)制——”
說到這,朱大郎語聲有如金石撞擊,眼神如電,只是狠狠掃視著群臣:“如果某敗陣,我愿意被克,被殺。但某不會敗,這次出兵只會產生兩種結果。要么李皇帝殺了某,要么某殺了他全族,血洗天街!但凡大丈夫,只會感謝他死在戰(zhàn)場上,而不是披發(fā)面北,頓首求活!擊垮李皇帝則活,不勝則死,如此簡單,倒也痛快!”
群臣都是肅然,只是靜靜聽著朱大郎的訓話。
他瘦長的身影,愁苦的面相,似乎充塞了萬歲殿的每個角落。
“某帶大家西去乞活,此次撲關,某只管撲在最前頭!…………二三子,便把那潼關拿下來!”
“成則成,俺們就將改變這場角逐!”
朱大郎環(huán)視群臣,只是一摶手舉起:“…………此番我輩同生共死,一起創(chuàng)造歷史。”
“敬受命!!軍人們紛紛摶手,還禮大呼。
良久良久,朱大郎才猛的一掀披風,轉身大步離開:“如果某失敗了,就用馬皮幫我裹尸。”他右手輕輕甩舉,目光如鐵:“萬歲!”
軍人們刷刷舉掌,汴梁宮響起雷鳴般的暴喝:“萬歲!!”
結束會議后,朱大郎回到家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