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東征之鄭文昭公-《上命昭唐》
第(2/3)頁
越靠近,關城遠近都向這里舉武歡呼。
圣人也儼然點頭,招手示意。
此次合戰,雖然驚心動魄,差點被東衙大相拖在西海,長安差點被朱大郎進薄……但最后,變成了虛驚一場。
而王從訓、郭猛、王子美,而眾大臣諸軍諸將士,終究沒有讓他失望。
他們和朱大郎打了個尸山血海,撐了下來!
而潼關,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親眼看見矗立在潼關道盡頭巨大城垣外的那座土堆,仍是觸目驚心。
有多高,有多少圍,不好目測。給人的感覺,就是活生生人力堆出來的一條蜿蜒山脈、
關內寨子,至少有一半在釋放余燼,被踏平了。
灰黑余燼從天空撒落。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黃氣和惡臭。
所見之處,一座房子也看不見。南邊接秦嶺的沿線山勢就像加州大火后的現場。一面山都是光禿禿,黑漆漆的。
所謂四塞為國,偌大潼關防線,蒙金拉鋸多年才分出勝負的浩大之地,已被此戰破壞成了這模樣。
城頭軍兵大臣看著面無表情的圣人,只是七嘴八舌低聲嚷嚷著不滿:“圣人怎么才來!”
“俺們險些就全死了,就潰散了!”
“嚇死俺了,俺以為被拋棄了。”
“圣人知不知道,堅持有多難!俺們堅持到現在費了多少!”
…………堅持有多難?
在場的文武大臣,都是一愣。
也都能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他們當中,有的因為家族而堅持,有的因為名利而堅持,有的因為軍府而堅持,有的因為權力野心而堅持,有的因為操守……
而圣人呢?
圣人又為什么而堅持?
以圣人所背負,堅持在圣人心中,又難與不難?又有多難?
群臣隨著天后的灼灼目光一起看去。
圣人仍舊一語不發,噠噠前行。
我抱怨過,漸漸的我習慣沉默。
我怕過哭過,漸漸我能承受一切。
我同情過遲疑過,漸漸的我沒有情緒。
而如今!
我心外無物,我以萬物百姓為芻狗。
我的心里只剩下興國安邦,我的心里只剩下堅持。
這就是我,一個穿越者,李耶的堅持。
金雕長嘯,煙火余燼之中,圣人獨自騎馬前行,靜靜觀關。
*****
抵達潼關后,圣人首先處理的就是鄭延昌。
因為氣候轉暖,即使王從訓給他腌了粗鹽,還是爛了。
他被混著魚和鹽裝入棺木。
尚書成汭、陸扆扶棺,軍部、侍衛親軍、殿前三司將官護送,將鄭延昌運出關城。
“向你們的長官致禮!”王摶喊道。
群臣摘下幞頭。
圣人靜靜注釋著。
可能是國事多艱,慘淡氣氛籠罩著長安,后世出于李茂貞威脅被罷相后,老登乾寧元年就死了。這一世,多活了六年。若非染疫,或許還不止。
比起原時間線,不錯。
“三十余年,鄭相效忠三圣,為圣唐殫精竭慮,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圣人對左右咨詢道:“兼為先王之臣,朕該用什么禮節對待他?”
“位兼將相,效忠三圣,功勛卓著。”給事中崔胤對曰:“這是李鄴侯他們那樣的人,可追封侯爵、太子官。”
“公常有志廟食,進位三公。”成汭奏道:“可贈司空,葬在愍帝陵寢旁邊。”
聽到崔、成所言,韓偓眼底生出一股陰鷙。
當初鄭延昌仗著自己士族門庭,履歷豐富,對百官時常大加呵斥打罵,其中也包括他。
上次還差點壞了吳王大事。
“名爵不可濫。”韓偓立刻打斷了成汭:“成君長武,這公卿身后事的議論,建議還是別建議了。且相國執政累年,并無足以服人的顯赫政績,贈三公太濫。”
成汭一陣惱火。
“追封侯爵,太子太傅。”圣人不想聽了,吩咐道:“圣王曾說,有功德而不顯人前的大臣,稱昭公。有燮理陰陽、鎮撫諸侯的宰相才能,比鄭從儻、鄭畋故事,稱文。便謚鄭文昭公,以酬累年用事之功。”
“圣君圣明。”群臣贊揚。
“郭猛眾人為何不見?”圣人望著關城,問道。
里頭在鬧瘟,被染上了,很容易寄。不畏死是不畏死。但不能死在現在,死在病魔手里。
“都染了病,常山侯帶著全軍在牛頭原等待……”韓偓悲戚道。
都病了?圣人一閉眼。
瘟疫,又是瘟疫!這個批東西,難道就繞不開了?
“罷。”圣人招過孫惟晟:“給他們征調足夠的酒肉衣藥,就地駐扎即可。”
“御醫院?”
“臣在。”許士復叉手。
“御醫院留一半人治瘟。”此人就是給天后首胎接生的那個御醫,圣人對其醫術信任,已提為太醫令。說完,又招過太常寺:“懂醫懂巫的女巫、博士也抽調些。”
“遵旨。”
“可有楊守亮的動靜?”圣人打開手繪地圖,捧在掌心。
“接吳王報,其遣二將帥三千軍從王奪城汴梁了。”王摶答道。
“據劉仙緣回報,這廝嚴城警備。”都點檢領四面游奕使朱瑾補充道:“臣已派出第二路人馬核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