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石君涉-《上命昭唐》
第(1/3)頁
三月初七,大軍在一個春雨飄零的日子抵達陜城。
霧靄沉沉的空氣里響著淅淅瀝的雨打聲和噠噠腳步,步騎各軍在虢公山、曹陽墟、太陽渡等處設下營盤。
虢公山,在城二里,俯臨黃河。
這一河段,正是黃河最險惡的水域。當年獻帝東奔,被困于此,欲浮河東下,太尉楊彪力諫:‘此去有灘三十六,非萬乘所當從!’君臣尋船改渡,將去河東,卻見崖高十數丈,只得以繩縛武臣負帝而下。
公卿士卒或匍匐、或自投、或自相砍殺,死者枕藉,最終僅數十人得脫河東。
其兇險若此。
曹陽墟,在西南六七里。也是典故之處,獻帝在這露宿過。
城南還有座高歡部將修筑的軍城。
陜城,就圍繞在這樣一片奇奇怪怪的山原河城之中。
楊軍早已收縮到城。
車駕到達后,在派官員迎駕,并奉上數千頭豬羊勞軍后,楊守亮便城門一關,嬰城自固。
侍從在城西寶輪寺緊緊張張布置行在的時候,圣人攜天后、群臣登上虢公山,觀察陜城。
“這廝,早前還是一副忠臣模樣,怎么越活越回去了?”細雨中,瞧著人馬森嚴的朦朧城頭,圣人表情不豫。
難道還真要在這鳥地方,和楊守亮干一場?
“李懷光、郭英乂、崔寧、克用之輩,朝忠夕反,今反明忠。”韋說凝重道:“武夫之心,向來不可度量。先前攻打李茂貞,靖難大戰,楊守亮出了大力。多年來,朝廷下詔表彰他的功勞,他也言辭懇切的謝恩。此番隔岸觀火,竊以為是圣人給了他二三其德的機會。不如先放過他,以觀后效。”
圣人失笑:“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不西征,讓他感覺圣唐就要完了,他就不會觀火?”
“臣……”韋說默認。
“陛下,臣檢舉韋說黨庇奸賊,收了楊守亮的錢。”陸扆叉手道。
“陸侍郎,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要講。韋公忠心耿耿,省內都是知道的,此乃老成之見。”
“住口!臣子心懷鬼胎,就差扯旗造反,到了韋賊口中,反倒了君王之錯,此非賊而誰也?”
“公言謬也。臣中有好人有壞人,有真忠,有假忠。君王不謹,權力發生動蕩,就會給牛鬼蛇神作亂之間,這正是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的道理,你想質疑圣王的學說嗎?”
“拋開君不密的事實不談。君王善待臣子,正是激勵臣死節。臣得到了多少權力和好處,就要承擔多少職分。以楊守亮的官位待遇,為圣唐去死是理所當然。此古之臣道也。而他因賊勢熾熱坐看叛軍攻關半年,心中自己大于圣人,大于圣唐,這是合適的嗎?”
“正確的。”
“焦御史,你那句拋開君不密的事實且不談,就是說圣人昏庸了?”
“我沒說。”
“那你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夠了!”一名武臣昂首喝道:“我等或開國勛裔,或士族門庭,或本朝新貴,或圣人親戚。踐祚以來,轉戰萬里,經年犧牲無算。若楊守亮這樣的人還能位兼將相,我輩又算什么?”
“沒有汝輩這樣的殺材,圣唐怎么可能這多災禍!”
文武大臣的爭論很快就發展為污言穢語。
“停!”圣人雙手一抬,笑道:“都是忠臣,沒有奸臣。罷了。”
楊守亮的舉動,在他有意料之中。
出來混,大家都是看實力說話。你沒有實力,你不行了,你說話都沒人想聽。而在這時代,更不能指望所有武夫都老實。
他們或不甘心,或覺得你可以拿捏,或被蠱惑,或沒腦子,做出這些事并不奇怪。
群臣收聲躬身:“臣等失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