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召見、年號、婚事-《上命昭唐》
第(1/3)頁
“昔年安史,本朝黃巢,圣朝赦免了幾乎所有從犯,還保留了他們的官爵,這既是國力不支持肅清,也是想仁教天下。但歷史無不證明,列圣是在養(yǎng)虎為患,只是把老子的仗留給了兒子打,把現(xiàn)在的事留待了將來,屬于相信后人的智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若寬容換不來對等回報,為什么這么做?”
“彼張巡、顏臬卿、崔安潛、鄭畋之士。盛世時被排斥在外,做著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官,天下大亂了,或被遺棄孤城,或獨向虎山。為什么忠良總是如此不幸而惡賊卻總在享受仁政,等著改造呢?圣唐待忠義之薄而待奸邪之厚也?”
“必須警示后人,不要重蹈二盜覆轍。”
如何處置叛軍余部,是第一個議題。
這些聲音的意思也很明顯了,要糾正國策,不能再像安史黃巢之后那樣綏靖。
“若葛從周、袁象先之輩還能得到洗雪,先前議廟時我們商定的懲惡揚善、褒忠貶奸、撥亂反正就成了一個笑話?!?
“他們不同于王彥章、丁會等等,到王師圍攻汴梁,還沒有反正。”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對這類人要像凜冬一樣冷酷無情?!?
“下詔任命兗、鄆、徐、蔡四鎮(zhèn)節(jié)度使與州官,召此輩覲見。來,可以活命。不來,即行討伐。”
穩(wěn)重之見,圣人同意。
“朱溫的家族呢,我聽說他老娘和兄長還在碭山務農(nóng),須馬上抓到汴梁誅殺。”有人補充道。
“這是否過余了?”圣人問道。
朱溫的兄長,就是那個在朱溫篡位后,在宴席上狂噴朱溫不是人的朱全昱。這會還在老家務農(nóng)。全程無參與,并持反對態(tài)度。
老實說,圣人不想殺他。
“我認為可以判刑,然后再以我的名義赦免,以示圣朝圣德?!笔ト颂嶙h道。
但遭到了諸多大臣反對。
“朱賊以臣叛君,禮法不敢赦。”
好吧,朱家必須鏟。
唯一的區(qū)別就是怎么死—大辟酷刑還是人道死。
一字字,一句句,很快就將朱溫的身后事定了下來。
一個死人,一群失敗者的事,不算大事。
其次擺在君臣面前的難題是,彌漫中原的饑荒、瘟疫和難民。
朝廷接手的中原稱得上糜爛。經(jīng)過朱溫的窮兵黷武,多年靖難戰(zhàn)爭,大小軍頭們的混戰(zhàn)以及天災影響,中原大部的經(jīng)濟徹底崩潰,多地早就進入了人相食的階段。
若非這是一個武夫當國的時代,農(nóng)民起義早已爆發(fā)。
這不是人地矛盾分配矛盾,可以通過殺富貴來解決,就是最純粹的干了,百姓都成窮鬼人干了。
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無從談起在中原立足。
“愛民之心,國祚之基。中原既復,即我赤子。況且,將來要經(jīng)略天下,也少不得河南出人出力。臣請大圣垂憐,集關中之力援及中原,以使中原溫飽?!彼倦`校尉韓儀正色道。
這話剛出就被打斷:“經(jīng)年戰(zhàn)亂,關中本就疲敝。圣人即位以來,稍有所復。但一要養(yǎng)兵,二要養(yǎng)官養(yǎng)皇室………諸多負擔下,關中百姓只能勉強吃飽,哪有余力支援中原?”
這件事,光靠國庫肯定做不到。
數(shù)十萬口的吃穿用度,不用算也知道是個天文數(shù)字。
打了這么多年仗,朝廷財政也只是能轉(zhuǎn)得走,還得從百姓身上撈錢撈糧。
但為了治理中原冒關中陷入動亂的風險,值得么?
這一顧慮,似乎就判了死刑。
“難道朝廷現(xiàn)在要眼睜睜看著千萬黎庶去死么?”韓儀質(zhì)問道。
“非也?!崩钛嗯e起笏板,建議道:“昔年諸侯收復長安,京都廢墟,朝廷窘迫,于是諸侯共獻助修宮室錢、養(yǎng)兵錢、春耕錢等等,以解國難。如今東京已是廢墟,或許可以再次讓諸侯共助修東京?然后將重建洛陽的這筆錢先拿來賑濟中原。”
“趙、魏、齊、荊、襄、吳、鄂都繁榮,可以助力?!?
諸侯共助。
群臣一下沉默起來。
昔年諸侯將先圣迎回長安后,成德獻甲胄、耕牛、戰(zhàn)馬、女官,幫朝廷重組神策軍,救濟百姓,恢復后宮。
吳越獻茶葉、絲綢。
河中獻糧食。
……
雖然都各有算計,但看著,還算是一群忠臣。
但現(xiàn)在,諸侯還有這個意識么?
不對。
不管他們當初是因為心中還殘存著一些對大唐的感情也罷,還是別有算計也好。
但現(xiàn)在,不忠的也該會忠了。
可行!
“暫時就這么定了吧?!笔ト说馈?
下來還要再商量下,具體和這幾鎮(zhèn)怎么溝通。
“賑濟之事——”圣人環(huán)顧一圈,目光停在大司農(nóng)身上:“李群,你來做,先厘一個章程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