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綿上翁-《少姝的山水》
第(2/3)頁
某日一早,大家又拉來幾車水,摩拳擦掌地準(zhǔn)備開工。
工地上忽然來了不速之客,是一位衣著樸素、鶴發(fā)童顏的老者。
他先是繞著施工場地打了兩三轉(zhuǎn)兒,語氣平和地詢問了一下進度,接著,又是搖頭又是咂嘴:“費時費力,不爽利!”
大家聽罷也只是笑笑,沒有當(dāng)一回事。
后半日,老人家又踱步而來,問他姓甚名誰,只答家里世居綿上。
綿上,是綿山的古稱,大家便稱之為“綿上翁”,都以為他是個熱心的普通老頭。
接著,綿上翁還是一樣的打著轉(zhuǎn),一樣地發(fā)牢騷。
其中一個忍不住了,扭過臉去劈頭便問:“老翁啊,別總說我們的法子不行,難不成,您有更好的主意?”
見老人上前來,步伐間凜然有股威重的神情,幾名工人竟然莫名其妙就退讓開來,盯著他伸手從水車中撈出一捧清水,灑到鐘樓根下,念念有詞。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了,大家眼睜睜地看見有個木質(zhì)臺子破土而出,越升越高,直至升到了齊樓的高度。
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臺子?
眾人匪夷所思,老人這樣告訴他們,將大鐘卸下來,放到臺子上。
大家全都魔怔了似的,聞言忙不迭地跑上樓去,“嘿呦嘿呦”地老老實實照辦了。
跟著,幾名大漢抱緊那碩大的鐘身,于高臺之上圍成一圈,又在老人念念有詞的聲音中,徐徐降至平地。
待他們站回地上,向綿山翁討教,老人只說待大鐘運回來時還會親來幫忙。
大家伙兒自是歡喜不禁,這上下省下了多少功夫?
真是有如做夢般的奇事,在眾人一鼓作氣將大鐘搬運上車后,才發(fā)覺綿山翁已悄然離開了。
在那之后,異聞一傳十,十傳百,城中人無所不知。因此大鐘要“回家”的消息一出來,大家便一窩蜂地聚攏在此地,生怕錯過難得一見的盛事。
因回憶結(jié)束的的關(guān)系,賈飏臉上又恢復(fù)了平素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望的情緒漸漸在人群中彌漫開來,尤其是那幾個大漢,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
“咱哥幾個傻里傻氣地給人看半天啦,瞧,連縣令公子也到了,咱們還接著等嗎?”
“呦,還真是!綿上翁八成是來不了,再耗著會不會讓上頭說咱們延誤工期?”
“不會不會,上回不是都說定了嘛,老人家怎會打誑語?!?
“真要忘了也沒法子,我看,只好多叫幾個人來堆土吧!”
“別急呀,來都來了,再耐性等等?!?
七嘴八舌地什么都商量不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