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神箭手-《少姝的山水》
第(1/3)頁
心血來潮,姑且一試,子獻探詢對方意向:“匐兄特來觀禮,或想親自上手一射?”
匐勒即時心動,雙眼熠熠綻亮,而嘴上仍自猶疑:“子獻公子說笑了,小的哪有資格踏足射禮場地……”
石生在邊上打邊鼓:“匐兄不必拘泥,橫豎今日大家只是練習,來,就用我們的弓矢,看看是否趁手!”
匐勒十足眼饞地望向石生遞上來的大弓,就快無法抵擋。
(大弓:《周禮》中說,西周時期有“六弓、四弩、八矢“。六弓分別為:上陣殺敵的王弓、孤弓;用來打獵的夾弓、庾弓;用來練習射箭技術的唐弓、大弓。四弩為:用于城防作戰的夾弩、庚弩;用于車戰和野戰的唐弩、大弩。八矢分別為:適合守城和作戰的枉矢、絜矢;適合打獵的殺矢、鍭矢;適合弋射的矰矢、茀矢;適合練習射箭的恒矢、庳矢。)
子獻已經動起手來,要將手臂上的皮制護具、拇指上的韘一一脫卸,看情形,是想借與匐勒穿戴使用。
(韘:即扳指的前身,《說文》記載:“韘(shè),玦也,能射御則帶韘。”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放箭時可以防止彈出的弓弦傷到手指。韘初見于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十分流行普遍,多用動物骨骼或者犀角、象牙、鹿角等物制作。韘戴于拇指,正下方有一個槽,用來扣住弓弦以便拉箭,因呈現前高后低的坡狀,故而被稱做坡形扳指。到了秦漢時期韘的使用已經初步具備了禮器的作用,尤其是漢武帝之后,在士大夫的聚會或狩獵的活動中使用弓箭時一定要佩戴,也使得射禮具備了某種儀式感。)
“子獻公子,不必了?!辟肜招刂杏可弦还膳?,忙伸手制止,“小的皮糙肉厚,稍作試練而已,用不著這些,石兄的器械,小的便厚著臉皮拿來一用了?!?
說著,匐勒接過大弓,輕輕掂一掂,那弓在他手中仿佛無甚斤兩,眼神中閃過一抹自信。
眾人步行至場中,看匐勒緩緩拉開弓弦,一氣呵成的動作充滿力道,箭矢瞬間繃在弦上,直指遠處靶心。
“匐兄好臂力!”子獻贊道,語帶幾分驚喜。
石生不言語,目光炯炯地點著頭,已經看出來這位是行家里手。
匐勒專注地調整著呼吸與姿勢。突然間,他松弦放箭,箭矢如流星般劃過長空,精準無誤地嵌入靶心中央。
一連四射,皆無虛發。
豈止是穿透箭靶,四支箭全從同一位置穿出,太驚人了。
“真乃神箭手也!”
尹毅聽到,不由撫掌大樂。
石生沖子獻眨著眼睛笑,有意逗他:“呦,怎么辦,給人比下去了?!?
開闊敞亮的子獻不以為忤,回敬他一個大大笑臉,不卑不亢地承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樣大方地表示,在血氣方剛的少年人中難得少見,石生頓覺賞心悅目。
各有前因莫羨人,我練好我的技藝即可,不必同別人白搭較勁兒,別人付出多少,又不是我所知所能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