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入城后,李承乾聽聞消息,派了官員過來安頓波斯王。 王玄策自然也是要回家看看,好生歇息一番。 次日。 東宮顯德殿內,暖閣的炭火燒得正旺,驅散了冬日的寒意。 王玄策身著整理一新的緋色朝服,緩步走入殿中。 殿內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目光皆落在這位歷經十年風霜歸來的使者身上,連房玄齡、長孫無忌這般老臣,眼中也滿是期待。 他們早已從胡商口中聽聞王玄策在天竺的作為,卻仍想親耳聽他細說這十年歷程。 李承乾端坐于殿中寶座,見王玄策進來,微微抬手:“玄策,一路勞頓,免禮吧。這十年出使天竺的經過,你且細細說來?!? 王玄策躬身行禮后,直起身來,聲音雖仍有幾分沙啞,卻字字清晰:“啟稟殿下,貞觀十七年,臣與李義表出使天竺,彼時戒日王治下的天竺國力強盛,各部賓服。” “戒日王對大唐心懷敬仰,聽聞殿下‘睦鄰通商’之議,當即約定與大唐通商,互派商隊,還特意讓獨女拉杰什麗公主隨臣學習大唐典章制度。” “貞觀二十一年,臣本欲與戒日王商議通商細則,可驚聞噩耗,戒日王竟在恒河行宮被權臣阿羅那順毒殺!” “阿羅那順勾結迦摩縷波國,許諾割讓恒河三角洲換取支持,謀權篡位。” 這話一出,殿內群臣皆有動容。房玄齡皺眉道:“戒日王壯年遇害,天竺局勢必亂!” “正是。”王玄策點頭,語氣凝重了幾分,“阿羅那順毒殺戒日王后,想要謀殺戒日王獨女拉杰什麗公主,還好拉杰什麗公主早有準備。” “臣與李義表尋機趁夜色一路北上,歷經九死一生,先至泥婆羅國?!? “臣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與泥婆羅國王談判,松贊干布迎娶了泥婆羅國的尺尊公主,兩國情誼深厚,泥婆羅國王遂大方借予臣七千騎兵?!? “同時,臣命李義表入吐蕃,向松贊干布借兵,又借來一千二百兵馬,再檄召臨近的大唐各藩屬國,拼湊起一支萬余人的聯軍。” “臣自任總管,命李義表為先鋒,誓要討回公道,直撲天竺。” “在北天竺茶博和羅城外,我們遭遇阿羅那順親自統率的數萬大軍,其中還有令人生畏的戰象部隊。那些戰象體型龐大,皮糙肉厚,沖鋒時地動山搖,普通刀槍難以傷其分毫。” “臣苦思破敵之策,想起戰國時田單的‘火牛陣’,便效仿其法,命人收集城中的黃牛,在牛角上綁利刃,牛尾縛茅草,淋上油脂。” “交戰時,點燃牛尾,受驚的黃牛朝著象陣狂奔而去,大象受此驚嚇,陣腳大亂,紛紛掉頭逃竄,反而沖散了阿羅那順的步兵陣形。” “我們趁勢掩殺,激戰三天三夜,斬殺敵軍數千,溺斃萬余,俘虜一萬多人,一舉擊潰阿羅那順的主力部隊。” “阿羅那順見勢不妙,棄城而逃,收攏散兵游勇妄圖再戰。” “臣與李義表乘勝追擊,一路攻入中天竺。阿羅那順又投奔東天竺,懇求東天竺王尸鳩摩出兵援救。臣等將計就計,分兵兩路,一路佯裝敗退,引阿羅那順上鉤,一路設下伏兵?!? “待阿羅那順率殘部追至,伏兵盡出,將其團團圍住,一舉全殲,成功活捉阿羅那順。其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托衛城,也被李義表部攻破。自此,天竺遠近城邑望風而降,局勢漸趨穩定。” “之后數年,臣一面輔佐拉杰什麗公主整頓朝政,制定《天竺通商律》,規范與大唐的貿易往來;一面收服旁遮普等桀驁部族,直至去年春,公主正式登基為天竺女王,天竺局勢徹底穩定,臣才敢護波斯王伊嗣埃三世歸唐?!? 說著,王玄策從懷中取出兩份文書,雙手奉上:“這是拉杰什麗女王托臣轉交的國書,她愿以天竺女王之名,年年向大唐遣使朝賀,獻上象牙、寶石等貢品,還特意提及要派貴族子弟來長安學習兵法,以穩固王權?!? “另一份是臣記錄的《天竺風物志》,詳細記載了天竺的地理、氣候與物產,供殿下參考。” 李承乾接過文書,翻看片刻,眼中滿是贊許:“玄策,你以非凡膽識借兵平亂,巧用奇謀破敵,又助女王穩定天竺,為大唐開拓西南商路,這份功績,足以載入史冊。傳孤令,賞王玄策黃金百兩、錦緞千匹,升為朝散大夫,仍掌西域通商事務?!? “另準天竺女王派子弟入長安學習之請,由國子監安排食宿,傳授兵法典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