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蕭鄺神色緊繃,坐在那里閉目不語,平日近身伺候蕭鄺的宮人紛紛低垂著頭,不敢發出半分聲響,生怕一個不注意便掉了腦袋。 過了半晌,才有太監傳顧景云覲見。 顧景云向傳喚的太監點了點頭,撩起衣擺抬腳邁入門內,向端坐在案后的蕭鄺恭敬地叩首行禮。 “起來吧。” 蕭鄺望著跪在地上的顧景云未有言語,良久才嘆了一口氣。 顧景云緩緩起身,從容不迫地對上蕭鄺的目光。 蕭鄺隱在陰影處,聲音略帶暗啞: “景云,你自小便才華出眾,又是福安的兒子,我一向器重你。此次,你忠勇可嘉,防患于未然,保我江山社稷安穩如初,朕心甚慰。若是琰兒有你一半謀略,又怎會走向弒父奪位這一條路。” 顧景云抬頭,不卑不亢,“陛下洪福齊天,庇佑萬民。臣蒙陛下厚恩,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至于四皇子,想必是一時鬼迷心竅,才會做出僭越之事。” 蕭鄺欣慰地點了點頭,雙目緊緊注視著顧景云,“若你身為皇子,必是一代明君。朕要你答應朕,日后無論哪位皇子繼承大統,你都要全力輔佐他,你可記住了?” 顧景云面不改色,抬頭注視蕭鄺,“臣遵旨。” 蕭鄺臉色稍緩,“沈二公子一案本該為大理寺所管,朕卻交給了你。景云,我知你為了破獲沈二公子一案東奔西走,未好好休息過一日。這些,朕都瞧在眼里。待此事了解,你便好好歇息幾日,好好陪陪我那外甥媳婦。” 蕭鄺擺擺手,“朕乏了,你退下吧。” 顧景云再次叩首謝恩,退了出去。 顧景云走出皇宮,已有馬車在宮門口等候。顧景云掀開馬車的簾子,回首看了眼巍峨的皇宮,面上沒有任何表情。 文國公府門口,李令月立在階前,往皇宮的方向望去。 一陣微風吹過,撩起她額前一縷烏發,露出她白皙的玉容。待看見顧景云的馬車駛來,李令月莞爾一笑,還未等馬車停穩便朝馬車的方向奔去。 顧景云下了馬車,定定地望著向自己奔來的李令月,唇邊勾起一抹溫潤的笑。他伸出雙手,接住飛奔而來的李令月。 李令月閉上眼睛,下一秒便撲入一個帶著熟悉藥香味的懷抱。 顧景云溫柔地替李令月捋了捋額前被風吹得散亂的發絲,低聲喃喃,“娘子,我回來了。” 經此一役,顧景云憑借經天緯地的政治才能、臨機處置的處事風范和對朝局敏銳的洞察力,在朝中樹立起威望,逐漸成為文武百官最為倚重的肱股之臣。 文治十三年,四皇子因勾結外黨謀權篡位,被流放嶺南。 文治十四年,顧景云官拜首輔,成為北豊歷史上最年輕的首輔。同年,李令月被封為誥命夫人,榮耀加身。 文治十五年,五皇子蕭鐸成為下一代君主。次年,顧景云和李令月的大兒子出生。 而后數十載,顧景云和李令月攜手相伴,共育有三子一女。兩人琴瑟和鳴,如同一對璧人,成為北豊上下傳頌的佳話。 (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