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相反,太祖高皇帝規定的是三十稅一,哪怕是江南這等重賦重稅之地也不過是二十稅一,這些老百姓瘋了傻了才會主動投獻田地給士紳鄉紳,不愿做自耕農!” 不得不承認,永樂帝到底是永樂帝,對大明王朝這些基本常識還是十分了解。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士紳鄉紳! “但是陛下想過沒有,士紳鄉紳通過兼并田地,幾乎掌控了整個鄉野的田地,那縣令想要征賦收稅,是不是要跟這些士紳鄉紳虛與委蛇,是不是要受制于這些士紳鄉紳?” 這一點,是最基本的常識。 縣令號稱“百里之侯”,看似是地方鄉野的第一人,可實際上這整個鄉野的田地都掌控在這些士紳鄉紳手中,而按時按量地征收賦稅又是縣令的第一要務,傻子都知道這些士紳鄉紳不能得罪,否則縣令這個位置就坐不穩了! “所以,每一次官府征收賦稅,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賦稅攤派,士紳縉紳掌控著最多的田地,但他們又不是什么圣人,能不交就不交,要么就是想方設法地逃稅少交,而朝廷早就根據一縣的富庶程度劃分了相應的稅額,到了時間就必須繳納相應的稅款!” “掌控最多田地的士紳鄉紳不交稅或者想方設法地逃稅,縣令完不成朝廷交代的稅額,那他會怎么做呢?” 因為剛剛朱高爔提及了一個詞“攤派”,所以朱棣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爔兒,你的意思是……?” “沒錯,就是攤派,縣令會從一眾士紳鄉紳手中收取一定份額的賦稅,不多也不少,最多可能只有三四成,而剩下那些則是全部攤派到自耕農身上,朝廷規定的三十稅一,地方官府為了完成相應稅額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得不強行向這些平民百姓征收更多的賦稅,二十稅一甚至是十稅一、五稅一!” 在場眾人聽到這話,頓時覺得頭皮發麻。 “士紳鄉紳掌控著鄉野最多的田地,卻交著最少的賦稅,所以他們可以富裕,而百姓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終日辛勤勞作,卻要繳納最多的賦稅,所以他們一天比一天窮!” “而對朝廷來說,自耕農越來越少,大部分田地都落入了士紳縉紳手中,朝廷想要征收賦稅就得看這些士紳縉紳的心情,你說這賦稅是不是越來越少?” 朱允炆怔怔出神,久久都說不出話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