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管是舉人也好還是進士也罷,見到了主考官都要行弟子禮,雙方多了這么一層虛假的師徒關系。 官場嘛,就是講究一個關系和背景。 一屆舉人進士,數量何其多也,保不準日后就會出現一位朝堂重臣! 換而言之,成為科舉主考官,就是拓展人脈、提攜后輩的大好機會,沒有哪個文官縉紳會拒絕,反倒是會以此為榮 解縉的野心很大,這會試主考官舍我其誰?! 事實上,解縉打的就是這個如意算盤。 會試主考官,肯定出自現在內閣里面的這七位學士。 而內閣七學士中,胡廣自然排除在外,因為他才做了應天府的鄉試主考官,自然沒有資格繼續做這會試主考官,不然此屆進士全部出自他門下,這不合國朝規矩,陛下也不會容忍。 第二個要排除之人,就是楊士奇了,楊士奇在內閣里面一直沒有什么存在感,陛下也壓根就記不住他,再者此人又不是科舉出身,所以楊士奇是沒可能的。 第三個則是國子監祭酒胡儼,畢竟國子監學子也會參加此次會試大考,胡儼這位國子監祭酒自然要避嫌,所以他是做不了這主考官的。 那么就只剩下了四人,解縉,黃淮,楊榮和金幼孜。 金幼孜是江西臨江府人,一直唯解縉馬首是瞻,所以解縉會讓他退出此次會試主考官遴選,保舉他下次做主考官,想來金幼孜也不會拒絕。 楊榮是內閣七臣中年齡最小之人,本身才氣也不算高,當年之所以能夠進入內閣得皇帝陛下青睞,不是因為其才學,而是因為機敏,所以陛下斷然不會命這楊榮出任會試主考官。 他解縉首當其沖,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就算陛下會遴選兩位主考官,那也是他解縉和黃淮! 所以解縉現在眼巴巴地跑了過來,就是希望能爭取到這個好差事。 “陛下,臣不才,愿為國朝掄才選賢!” 聽聽! 說得多么冠冕堂皇啊! 解縉直接開口,裝都不想裝了。 朱棣知道解縉這點小心思,無非就是看上了會試主考官的位置。 畢竟這解縉學究天人,又是士林大儒,確實主考官的最佳人選。 想著,朱棣就要開口。 偏偏在這個時候,朱高爔輕咳了一聲。 見此情形,朱棣頓時會意。 “此事稍后再議,你先下去吧!” 解縉有些蒙了。 他剛剛分明看見陛下準備下令了。 這怎么還突然變卦了呢? 奈何皇帝陛下金口已開,解縉只能悶悶不樂地離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