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朝廷想在綿延萬里的國境線上抵御外族入侵,只能倚靠關隘和天險,而這就需要有人去駐守,需要征召兵丁與勞力,所以北疆與南方一樣同樣,都是我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這一句話,幾乎說到了朱棣的心坎里面。 他本身就是昔日的燕王殿下,哪里不明白如今大明王朝的困境。 金陵帝都確實不錯,可惜地理位置太過偏安,長久下去朝廷對北疆的掌控力勢必下降,南北失衡將會更加嚴重,這是關乎到大明國運的巨大隱患! 正因為如此,朱棣和姚廣孝這對君臣才會想到遷都北京,遷都之后這個隱患自會解決。 朱棣眼中明亮,看向朱高爔的眼神里面愈發欣慰。 “爔兒,繼續說下去。” “國朝要盡可能地做到平衡南北方關系,實現南北權力對等,都是保持國家統一,維系社會安定的重中之重,因為北方人心不穩,蠻夷只會愈發猖獗,南方人日子也不會好過,當年那場南北榜案,就是太祖高皇帝利用科舉來籠絡北方士人、平衡南北差距的最好例子。” 南方是經濟中心,倉廩實而知禮節,人家有的是糧食吃,吃飽喝足了就開始進學修德,一代又一代地入仕為官,積攢下的文化底蘊與官場背景,更不是北方士子可以相比的。 而北方糧食產量本就不如南方,加上又面臨蠻夷劫掠襲擾與時常爆發的兵戈戰火,老百姓日子過得就凄慘多了,吃好穿暖才是他們的頭等大事,至于進學修德就看命了,是以文化素養普遍比不過南方士子。 “若單就人才選拔的角度來看,其實本來不應該有地域之分,因為科考要做到公平公正,但若是從政治維穩角度,又必須做到相對均衡,否則北方士子一再落榜,那國朝就會漸漸失去北人之心!” 朱高爔做足了鋪墊,然后說出了解決辦法。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分地取士,分卷科考!” “歷來科考南北士子高中人數差異太大,就在于雙方才學不在一個水平上,但是科舉之士,又必須要做到南北兼取,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南北兼取,分卷取士! 朱棣和姚廣孝對望了一眼,盡皆看出了興奮之色。 “南人雖善文詞,但大多輕浮,而北人雖才學稍淺,可勝在厚重,這就是雙方的優劣。” “所以應當分南北取士,錄取名額就看陛下與朝臣商議了,現在這科考高中名額,說句不好聽的,幾乎是南士九成北士一成,南方士紳縉紳將要壟斷科舉壟斷官場!” 南士九成北士一成! 這其實已經是說得保守了! 比如洪武朝那場“南北榜案”,全都是清一色的南方士子! 第(2/3)頁